暑假的宁夏博物馆,人潮涌动。一群身着短袖T恤的“宁夏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跃在各个展厅,进行认真详尽解说,受到游客、观众一致好评。这样的活动既接地气儿,又能培养孩子主动与社会沟通的技能,同时也塑造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意识,可谓一石“多”鸟的好举措。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寄托着每个家庭的希望。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孩子在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茁壮成长?除了要给孩子们充实必要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脚踏实地锻炼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据宁夏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他们从2012年起就启动了小小志愿讲解员招聘讲解活动。今年暑期有70名银川市中小学校8到15岁的学生报名,经过考核培训,26人脱颖而出。已连续当了两年小小志愿讲解员的9岁女孩徐海蓝表示:“小讲解员给我添加了许多新知识,还锻炼了我的胆量和技能。”
眼下,人们常以“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暑假期间不是给孩子们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填塞”,就是选择带孩子外出游玩,增加孩子社会阅历等。笔者觉得,与之相比,小小志愿讲解员活动,不失为孩子们家门口的“社会实践课”。
宁夏博物馆开展的这项活动既顺应了社会需要,也为孩子们搭建起了实践性很强的“暑期第二课堂”,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讲解方式,也向参观者们展示了宁夏青少年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体现出宁夏博物馆自觉、自愿培养青少年优秀品质的社会责任感。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以善小而不为”。对于青少年健康精神生活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和良好的氛围。在这点上,宁夏博物馆的这项探索意义非凡,成为我们身边一个完全能够复制、推广的优秀表率。(央广网评论员 郭长江)
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中央总、国家主席、主席习发来贺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生态环保,还是邻里守望,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志愿者的身影。
3年来,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志愿者从30人增加到800多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有600多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来自贫困地区,曾经是帮扶的对象。
暑假的宁夏博物馆,人潮涌动。一群身着短袖T恤的“宁夏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跃在各个展厅,进行认真详尽解说,受到游客、观众一致好评。这样的活动既接地气儿,又能培养孩子主动与社会沟通的技能,同时也塑造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意识,可谓一石“多”鸟的好举措。
·凡注明来源为“百色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百色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