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制度的重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制度的重点?
中国古代男女双方缔结婚姻,需要符合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凡不符合此三者的婚姻皆视为非礼非法。
所谓“一夫一妻制”,严格地说当为“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古代男子可以有妾(甚至妻方过门之时会带有侍婢作为嫁妆,共同服侍丈夫,即所谓媵嫁制度),但是法定妻子只能是一个,即为正妻。正妻在家庭中法定地位较高,也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且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
二、中国传统婚姻标准?
如今法律制度下婚姻法有众多的规定,而在古代,对于婚姻也是有严格的标准和制度,古代婚姻比现代更为复杂,条条框框也更加繁琐,那么古代婚姻中最注重的是什么呢?中国古代婚姻的标准是“门当户对”。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阳满氏,被弹劾为“惟利是求”,并拟“禁锢终身”。士族制度在隋唐时逐渐消失,“门当户对”逐渐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习俗。从封建社会早期的“门当户对”制度演变而来了“良贱不婚”。“良贱不婚”是指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某类人的身份或是职业会受到歧视,户籍上被编为“贱籍”,比如娼女、奴婢等,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与“贱籍”人通婚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古代婚姻制度中的“门当户对”、“良贱不婚”都是指“娶妻”,而非指“纳妾”。纵然是“秦淮八艳”的董小宛貌美如仙,也只能做妾。
古代婚姻制度承认妻的地位,必须经过“六礼”的程序娶进门的才为妻,所以叫做“娶妻”。纳妾的形式等同于买卖交易。在家庭中,只有妻子与丈夫有相对平等的权利。如丈夫先亡,妻子便要守节。妻子早亡,丈夫在精神上守节。丧妻之后,男子再娶妻,称作“继室”或“续弦”。第一任妻子称作“原配”。墓穴之中的棺木,祠堂之中的牌位,正位只能是丈夫和原配妻子,继室只能居于偏位。“千年修得共枕眠”这句民间俗语说的是,男女之间要修千年的缘分,今生才有幸为夫妻。
古人缔结婚姻的程序自西周以来,都沿用“六礼”,首先是“纳采”,就是媒妁之言,男方托媒人找到合适的女方求婚。第二步是“问名”,媒人会问女方的生辰,以及女方生母的姓氏,以确定女方是嫡出或庶出。第三步是“纳吉”,西周时期是在家庙占卜定吉凶。如果相合吉利,就进“纳征”,男方下聘礼到女方家,婚约既告完成。“请期”,是男方以占卜方式选出吉日,与女方家商定婚期。“亲迎”,就是结婚的仪式,需男方到女方家亲自迎娶。经过“六礼”,婚姻才算正式成立。在聘娶的六礼中,雁是最重要的礼品。雁是候鸟,比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约,婚后坚贞不渝。雁也是随阳之鸟,比喻妇人出嫁从夫。一对男女,他们的姻缘要经过生辰八字批合吉凶,经过几世的修缘后,在今生出生之时定下姻缘的,叫“姻缘天定”。
“夫妻本是同林鸟”,男女结为夫妻,就要白头偕老。在封建社会,离婚主要依照“七出”。出妻即男子强制休妻,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离婚方式。我国古代的“礼”和“法”为男子休妻规定了七种理由,即“七出”。依据《大戴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是指儿媳不孝顺公婆,得不到公婆的欢心,即可成为出妻的理由。无子,即妻子不生儿子。淫,即指妻子与人通奸。妒忌,男子娶一个正妻外,还可以纳妾。如果女子不准丈夫纳妾,男子可以此为理由将她休掉。恶疾,指妻子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多言,指妻子多言多语,离间了夫家的亲属关系。窃盗,指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
三、中国传统婚姻的类型?
第一种,朝出夕处型。 两个人在有共同生活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中国绝大多数婚姻都是这样的模式,也是中国婚姻模式中最稳定的婚姻模式之一。 第二种,周末夫妻型或者月末夫妻型。即,夫妻双方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周末在一起。这种婚姻模式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三种模式,两地分居型。它分为长期两地分居和暂时两地分居型。长期两地分居型即夫妻双方在同一国度的两个遥远的城市又或者就是不同的国度。家庭的重担由一方承担。在我国尤以军婚为典型。它也是中国婚姻模式中较不稳定的一种。
四、中国传统田园文化?
田园文化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本”文化的体现及升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的田园文化以崇尚自然、尊重生命、追求和谐为其核心...
就是以农村原生态特色的田园风光和文化活动为任务,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田邑易居梳理了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内容包括:乡村旅游的原生态特色、乡村旅游的传统文化基础、传统乡村文化与旅游审美、传统乡村景观资源与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发掘、乡村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
五、中国传统礼制文化?
礼制,指礼仪制度。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
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其成功之处是在于用较小的投资换来了较大规模的领土和人口,通过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六、中国传统交通文化?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的成熟时期。其疆域扩大,国力增强,再加上唐朝时期开放的特点,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表现在交通上,则是国内更加严密的交通路线的往还交织、邮驿制度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发展、交通习俗的定型以及域外交通的昌盛。
七、中国传统文化文化6要素?
社会学家们一般认为,文化由六种基本要素构成:
信仰(beliefs),是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观念(ideas about how the world operates)。
价值观(values),是道德评价的标准(criteria of moral judgment)
规范和法令(norms and sanctions,在新出版的有些社会学译著中,把sanction译为“奖惩”,具体意义可根据上下文确定。)是行为的指导方针(guidelines for behavior)
符号(symbols),观念和价值观的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ideas and values. 注意:“representation”在近年的心理学文献中被译成“表征”)
技术(technology)
语言(language)
八、婚姻文化的发展?
1,杂婚,是人类实行的第一种婚姻形态,其间不存在界线,辈分与辈分之间不构成其为婚姻关系的障碍。
2,血缘婚,指在同一辈分之间的以典型的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婚俗,最有代表性的是“兄妹婚”。
3,伙婚,它排除了有直系同胞血缘关系的婚姻,除此之外,大家都过着“亲密伙伴”的生活,大家可以互为夫妻。
4,对偶婚,主要指排除氏族内部任何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婚姻,氏族内部的一方要到其他族中去找配偶。
5,专偶婚,一夫一妻制婚
九、瑞典婚姻文化特点?
瑞典人结婚的几个有趣的传统。
1.新娘不是由父亲交给新郎
在别的国家的婚礼上,新娘都是在新娘的父亲陪伴下走入教堂,并由父亲亲手交给新郎。
但在瑞典,新娘的父亲不用陪伴,只是新郎和新娘两人一起走进婚礼现场。
2.简约
瑞典人的婚礼也体现了北欧人简约的理念,从婚礼布置到婚礼仪式,简约深入人心。伴郎和伴娘的人数一般三到五人,普通的婚礼宾客一般100人左右。
3.鞋中放置硬币
女方的父母会将一枚金币放在右脚,另一枚银币放在左脚,意味着他们的女儿一生不会一无所有。
4.吃蛋糕时,自己拿
当进行到准备吃蛋糕时,你不要傻等在那里,要自己过去切一块,瑞典的婚礼蛋糕有很多种,斯科纳地区很喜欢用Spettkakor作为婚礼蛋糕。
5.自己买单
参加瑞典人的婚礼,用餐是自己买单的哦~当然,瑞典人没有交份子钱的习惯~
6.三戒指
在瑞典,新娘会收到三枚戒指,订婚一枚,结婚一枚,有了孩子一枚。
7.亲吻新娘
每个人都是可以亲吻新娘,送上对于新人的祝福。
8.座位布置
瑞典人婚礼并不会使用一个长条桌,而会将桌子摆放成U型。
9.扔米
尽管这个在美国也很常见,但是却是从瑞典发源。当新人从教堂走出,两旁亲友要向他们抛洒大米,祝福他们早日收获爱情结晶,驱离灾祸。
10.不要穿红色衣服
如果在婚礼时,一名女子身着红色衣服,那么,意味着她是新郎的前女友。
十、中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中,是不会有男女恋爱不会有婚姻的自由,产生婚姻的缔结是依靠我们都知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因为这些没有自由的恋爱婚姻造就了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娃娃亲、童养媳、更甚的是指腹为婚现象。包办婚姻使婚后生活的幸福指数成为未知,还有许多变相的买卖婚姻,造成了许多人的人生悲剧。因此,传统的婚恋观都是向往和追求自由的爱情,择偶双方对于情感的注重远远超过对彼此容貌的苛求。
正所谓情人的眼里出西施,在爱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打破一切阻止爱的延续,不管是世俗的束缚还是金钱与权势的诱惑都会成为这种在爱人间才能够体现出的真挚和纯挚。正是因为这样审美感受才给与了爱情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与此同时也给与了爱情的真诚和高贵。
第二,择偶注重品行、门第和家风
在旧社会里,人们传统思想观念都认为,选择配偶的标准不要只看重对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对方的思想品德、道德修行、仪态举止等的内在美。具体来说,男子的性格楷模应该是尊敬长辈、顾家爱人、胸襟广阔、正直勇敢;女子的性格范本则是贤良淑德、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行为端庄。
为了选择人品可靠的配偶,门第和家风,特别是女方母亲和男方父亲的品德修养。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女儿的言谈举止受母亲影响最多,同样,为父的所作所为也会成为儿子效行的榜样。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曾经是阶级社会择偶时的金科玉律。门当户对,要求双方家庭氛围、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相近,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两个家庭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才会保持更长久的彼此欣赏,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坚持婚姻的忠实与专一
在传统的婚恋观念里,夫妻双方需要真诚相待,恋爱当中的男女双方都要忠诚专一,不能朝三暮四,不容许第三者的介入。不像友情、爱情的广博性,爱情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婚姻需要彼此的信任、忠诚、专一,婚姻才会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因此,在选择对象的时候, 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就是看重对方是否有忠诚可靠、富有责任感、稳重专一。
上一篇:法国的婚姻法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