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婚姻观?

婚姻家庭 2024-09-28 04:12

一、如何评价中国传统婚姻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婚姻内容丰富,类型繁多。婚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础的伦理关系,研究这种关系更能进一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婚姻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夫一妻制(多妾制),“同姓不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缔结遵循“六礼”,婚姻解除的方式有七出、义绝及和离(协离)。婚姻中的财产拥有者属于男子(丈夫或长子),妇女附属于男子。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女权社会变成了男权社会,婚姻家庭制度也逐步形成。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礼记》中有: “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可见,中国古代把婚姻作为家庭间的事,主要起到调节家族关系,对于嫁娶双方的感情基本忽略。

二、如何评价电影《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It hurts.

虽然电影叫“婚姻故事”,讲述的也是一段扎扎实实结婚十年有一个八岁儿子的夫妻婚姻消亡尾声的经历,但是结婚十几年的我,却缺乏里面大部分的相关体验:没有孩子,没有关系危机,没有离婚,甚至没有和他们一样情绪激烈地吵架过。

吸引我的,是两人之间最爱也最恨,最亲密也最孤独,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亲密关系间的情绪动力。

电影中大部分时间两人的相处都是体面的,但是二人之间的角力,贯穿始终。他们三心二意地和对方战斗。在这场战役里,没有谁想赢得什么,但是都不想输。

抛开婚姻的外壳,这种情感的角力,在几乎每个真正经历过感情的人那里具有普世性,这也是这部电影收获如此多共鸣的原因。婚姻、财产,尤其是孩子,只是这种情感角力的放大器,让两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冲突性升级和更加难以轻松割断。

01. 男人与女人

Charlie

这部电影Scarlett Johansson扮演的Nicole和Adam Driver扮演的Charlie,分别提名了92届奥斯卡最佳员,哪一个最终拿奖我觉得都完全实至名归。

Scarlett一如既往地出色,但是Charlie这个角色非Adam Driver莫属,这是角色和演员互相成就的又一经典案例(星战真是太坑人了,Adam的异域风情长相在星战中看起来怪异又中二)。

Charlie举手投足充满艺术家和领导者的魅力,发丝都透着富有实力的才华,难得还有一种中学男生笨拙的孩子气,使他的自我自恋都看起来并不邪恶,让人包容地认为那只是男孩子的稚气。

即使作为第三方,都觉得Nicole是得心碎了多少次才下决心放弃Charlie啊。

Nicole评价他“没给自己留退路就从印第安纳州搬到纽约“,”现在他比任何纽约人都更像纽约人”。这句话,我觉得是解读Charlie个性的题眼。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将New Yorker张扬而富有实力的个性总结为三个词:smart, sophisticated, and snappy. 大意指纽约,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压力大,周围人没一个省油的灯,永远千头万绪接踵而来,目不暇接。所以纽约人有弱肉强食世界所需街头智慧的机敏,有自给自足的独立精明;也有极致杂糅文化孕育出来的成熟自信,富有艺术感和洞察力,以及漫不经心但睥睨众人的品味;同时有自我保护和发泄所需要的干脆简练有力,不耐烦,不绕弯子。

纽约客是可爱和可恶的混合体,就像纽约也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地方,而是极度复杂和富有挑战,魔力魅力共存。

Nicole

有一个词California soft,是形容长期生活在西海岸一年四季阳光下的加州人,被好天气惯坏了,芯子都软了,性格随和乐观,情感丰富。

这几点Nicole条条都中。

演艺世家出身,生长在California的Nicole,热情、付出、感性、为人着想,心中有一汪泉水,通俗而温暖。

Nicole说只用了两秒钟就爱上了Charlie,典型的恋爱脑。

可惜恋爱脑往往结局都不怎么好。

一个人可以冲昏头脑,稀里糊涂,毫无保留地付出多久?Nicole的答案是十年。然而沿着错误的方向无条件的付出,只会让被爱多一点的那个有恃无恐。

Nicole不但爱Charlie,她还爱爱情本身。唯独没有爱自己。

十年后,支撑她付出的心中泉水干涸,她终将面对那个一直以爱情和爱人来逃避的问题:面对自我。

Crush为什么被称为crush? 就是当你爱的人没有love you back,你就像一个易拉罐一样轻易被击垮了。因为心是空的。

在影片开始的前十分钟,一直平静得体的Nicole和Charlie道过一声晚安后,一个转身隐入黑暗中,隐忍的泪水突兀地滑落。就知道这已经是她的无数次心碎后的阶段了;是心中不舍的一汪泉水已经被冷漠风干,一颗心已经伤痕累累的阶段了;是两人关系已经积重难返的阶段了。

隐忍太多,变成怨怼。

你那么好,但与我无关了。

我没法拥有你一分钟,却好像已经失去了你一万次。

02. 热力学定律

Space

电影里有一个running joke,多次提到"the space",空间。说L.A.多好啊,有很多space而纽约没有。

其实外在空间宽敞的地方,人们反而对space不敏感,因而少对内心空间存在强烈的需求。反而是熙熙攘攘的都市丛林中,每个人的生存空间狭小,小得一不小心就要越界,所以已经测量出个人空间承受的底线,也已习惯在心与心之间架起隔墙,心有默契地维持着距离。

Charlie这个典型的纽约客,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感觉更舒服,可以抱有自己的权利和习惯。如果说Nicole的芯子是软的,温热、温暖、温情的,那他的芯子是清冷、疏离、愤世嫉俗的,是硬邦邦超现实的。他自我并自给自足,需要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心理空间。

这让Nicole对他的迷恋,完全成立。

因为通俗而温暖的,永远会被清冷而超现实的所吸引。

正如热力学定律,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一方传导到温度低的一方,立即启动,自然发生。

温泉与冰山,前者需要吸收能量来维持温暖,所以寻求理解、关注与肯定;乐于付出,但也需要滋养,需要被别人需要。

冰山没有诉求,只等待碰撞。冰山的世界只有得到和失去,大部分时间在二者间徘徊。

当冰山与温泉相遇,结果会怎么样?

冰山足够大,温泉逐渐降温,终成冰块;温泉太炙热,冰山消失;当冰山与温泉势均力敌,彼此消失,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如果人心可以按照物理规律运作,倒是简单了。

沟通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 萧伯纳

很多人可怜Charlie后面被Nicole的律师逼到墙角,穷途末路的处境。但这部电影让我感觉悲伤的一个地方是,如果两个人没有孩子,如果Nicole没有找律师,Charlie是不是很轻松就放手了,他是不是永远不会真的listen to Nicole,去和Nicole做真实的沟通。

Nicole: He just doesn't listen. Lawyer: Call us before your spouse does. Nicole: Now, he listens. (这里是我的臆想哈)亲密关系和战争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需要依靠智慧,而非运气;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能不能幸福,很多时候在于对方;但是能不能让自己免于不幸,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有人说电影中的双方,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沟通。然而沟通的重点,不在于频率与技巧,而在于沟通的意愿。

沟通的障碍对于Nicole来说,我觉得是骄傲,自尊,隐忍;沟通的障碍对于Charlie,我觉得是自我的惯性和缺乏动力。

势必载入未来电影或表演教育教科书的那场二人吵架的戏,我觉得很过瘾。双方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达到了沟通的最高境界:内外一致,让自己 being heard, seen, and known.

从大方得体的隐忍、隐藏,到问题浮现、爆发,到丑陋狰狞,我不是说亲密关系就是一场零和游戏。沟通在这两极之间是有无数的可能性的。

我想说的是,沟通的最佳窗口期,也即是双方端着两颗心,欣欣然的敞开心扉,这样的时机的基础,是双方都有动力去沟通。有这样的动力,本身就是关系甜蜜期的象征。当这样的动力消失,调解员、律师介入,对簿公堂,彼此施压,虽然痛苦,但也是沟通。

03. 管理缘分

感情的苦,有什么意义

对于Nicole来说,California has a lot space. 没有过一段婚姻,她可能不知道独身有多好。

从与律师第一次见面的哭诉开始,整个离婚之路,对于Nicole就像一场救赎,在那场吵架中达到高潮 - he listened and he talked. 然后她get over and move on. Nicole后面更像是放下了,自我觉醒,明白最好的终究不在自己以外,不再追求Charlie的认可,而是self approval。

通过离婚Nicole变得乐观与成功,完成了自我的整合。

Charlie遭遇了自我的破碎。

看这部电影,我有一种感觉,导演也是编剧Noah Baumbach,看懂了Nicole,对她的刻画通透清晰;然而对于Charlie却很模糊,很迷茫,似乎很多空白无法言说。考虑到这是导演自己离婚经历的半自传电影,我想或许是人都缺少自窥内心的能力。

曾经内外一致,意气风发,像冰山一样屹立和坚定的Charlie,后面被一点一点撬开内心后,他失控、他诅咒、他丑陋、他犹豫、他妥协,他甚至割伤了自己。

遭遇这些,对他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处?

或许好处不是对于他,而是对于这个世界。

或许他知道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其他人的感受要去考虑。

要真实地经营一段关系。

即使被爱,也不能有恃无恐。

学会妥协,学会牺牲,学会放弃自己的就是合理性的立场。

体会失去,体会依恋,体会改变自己的勇气。

也或许,根本没什么意义。感情的苦,就是生活本身。

我的瑜伽老师经常在课上说,体会你的疼痛,试着不去评判它,和它共处,它也是你的一部分。世界那么大,一生能走近的人、走到心里的人,很少很少,你甚至无法选择。People fall in love without reason, without even wanting to. 这就是生命中只有一次的机缘。它带来的甜蜜和痛苦,都是one time a life,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人和人的相处,就是管理缘分

所谓人和人的相处,就是管理缘分。

缘分来的时候,遇合,珍惜;缘分尽了,学习放下、move on.

在离婚已经是如此普遍的社会现象的今天,明星一生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的婚姻,仍值得体会。明星,不过是参透了以后更有资本、更少牵绊去顺应缘分的人群。

影片结尾,有人说是开放结局,有人说是happy ending.

我看着Nicole和他泯然众人的新男友,一家子闹闹哄哄地去万圣节聚会;那一边,Charlie接受了UCLA的一份教职,搬到L.A. 最后一幕,Nicole跑过去帮Charlie把散开的鞋带系好,自然地拍拍Charlie的小腿。抱着儿子的Charlie的眼神,少了锐气,多了感激。

两人似乎都长舒一口气,总算不用再与之相对了,也没有怨怼了。不喜不悲,参透后平静如水,没有一丝波澜。

我却觉得心里难受。

脑海中都是对他们在纽约初相识时,鲜衣怒马岁月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生活瞬间的想象。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你无法永远拥有最好的事物,你拥有的只是对你来说最平衡的事物。

万物更迭的规律与宿命。

It sucks. And it hurts.

原文发表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厨房里的心理咖(KitchenPsy)

三、对霍金的婚姻如何评价?

霍金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是当今时代最具盛誉的伟人之一,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不幸的是,霍金从21岁就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疾病,也就是前两年爆红网络的“冰桶挑战”活动关注的疾病“渐冻症”。霍金因为这个疾病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日常生活被禁锢在轮椅上。

尽管霍金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是霍金从未停止过思考宇宙问题,他不愿意向疾病低头,曾经接受采访的时候,霍金风趣的表示:“女人,她们是完全难以理解的事物。她们要比宇宙还难琢磨”。

霍金一生经历了2段婚姻,但都以失败告终。他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遇到了第一任妻子简·怀尔德,霍金幽默又智慧,两个人相互吸引。渐冻症这种病无药可治,患者的身体会逐渐萎缩,通常只能活2-3年,遇到初恋简·怀尔德时,霍金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渐冻症的症状,但还未确诊。

两个人相遇1年之后,在1964年约定终身,简·怀尔德成为了那个让霍金活下去的理由,霍金后来曾说,这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有了生活下去的动机。简·怀尔德也决定照顾霍金,但是刚结婚的那段时间,两个人没办法每天生活在一起,因为简·怀尔德也要完成伦敦大学的学业,只有周末才能相聚。简·怀尔德留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霍金则在天文学院工作,两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在一起,并育有3个子女。

霍金不愿意被病人的眼光看待,他更愿意别人称他为科学家,在事业上他有抱负有梦想,所以他跟妻子简·怀尔德也很少抱怨自己的身体障碍。家庭里的大事小事都是简·怀尔德一个人处理,霍金一门心思思考学术问题。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自从简·怀尔德跟霍金在一起之后,她就开始了这样日复一日照顾丈夫的生活,带霍金去各地旅游,还要照顾3个孩子的生活,一家5口的家务也都是她一个人操持。整整25年她陪伴霍金、照顾霍金,霍金也从一个研究生成为了享誉全球的伟大科学家。简·怀尔德并不是没有抱怨,霍金对于知识的无限渴求,让他对周遭的实物视若不见。简·怀尔德曾表示,他们的大儿子10岁起就开始照顾父亲霍金,她认为这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童年生活。

结婚25年之后,两个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有人说因为信仰两个人分道扬镳,因为霍金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表示世界上并不存在神,宗教相信奇迹,但是奇迹不能和科学并存。然而自己的妻子简·怀尔德是一个宗教信仰者,宗教是她的精神支柱,正是上帝的精神信仰才让她能肩负起照顾霍金的重担。信仰上的分歧让两个人无法再继续下去,但分手绝不仅仅是因为信仰。简·怀尔德在一次参加教会的合唱团时,遇到了演奏家纳森·琼斯,渐渐地纳森·琼斯跟霍金一家越走越近。简·怀尔德也跟纳森·琼斯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是为了不让家庭支离破碎,他们努力的维持这段友谊关系,跟霍金离婚之后两个人也走到了一起。霍金也跟照顾自己起居的护士伊莲·梅森关系变得不一般,这位护士也正是霍金的第二任妻子。

霍金跟简·怀尔德离婚前几年,霍金外出身边陪伴的护士常常都是伊莲·梅森,伊莲·梅森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她不容许别人动摇她跟霍金的紧密关系,包括霍金的家人,因此霍金家人和其他看护都对她很有意见。1995年,霍金迎娶伊莲·梅森,他曾开心的表示:“我已与我爱的人结婚”,二婚的霍金很少跟家人见面。

一名照顾霍金的女护工说,因为自己长得年轻漂亮,遭到了伊莲·梅森的嫉妒,她还表示她看到了伊莲·梅森虐待霍金。她发现霍金的喉咙上有切口,还有一次霍金的手腕被摔骨折。霍金的女儿也曾表示,曾发现父亲身上有伤痕,但并没有太在意,因为父亲说是自己不小心弄伤的。外界也开始传出霍金身上出现多处伤痕和切口的消息,媒体也报道霍金遭第二任妻子虐待,但这样的消息得到了霍金的否认,并表示“媒体的报导纯属虚构,有人散播这样不实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 由于虐待的消息越传越凶,警方也向霍金了解情况,但是由于霍金不愿意提起控诉,只能结束案件。结婚11年之后,64岁的霍金和第二任妻子离婚。

现在的霍金已经跟第一任妻子简·怀尔德和好。2014年根据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改编的电影《万物理论》上映,他们一起出席首映,霍金和简·怀尔德回忆过去时眼眶都会湿润,简·怀尔德看到男主角的造型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霍金,而女主角几乎就是当年的自己。这个伟大的女人在自己的青春年华义无反顾、无畏无惧,她坚定的要带着霍金一起对抗病魔,曾经霍金的病情严重到连主治医师都建议拔掉呼吸器,但是简·怀尔德坚决不同意。尽管霍金的2段婚姻都失败,但是伟大的霍金还拥有伟大的简·怀尔德,霍金再度离婚之后,简·怀尔德跟他的丈夫一起照顾霍金。

四、临界婚姻大结局的评价?

临界婚姻大结局郑好和范子庆在一起了,俩人远赴他乡,而子理也回归了家庭,和她的丈夫破镜重圆。这样的结局是在让人们反思如何经营好婚姻,不能逃避。

五、如何评价林语堂的爱情和婚姻?

林语堂的爱情:恋爱从结婚开始,越相知,越珍惜

厦门故事岛 2019-05-20

在鼓浪屿爱情故事里,流传最广、也最为动人者,当属林语堂烧婚书了。

1919年,林语堂、廖翠凤在鼓浪屿完婚。后来他们到上海,他征得她的同意,把婚书付之一炬,理由为婚书不过是个形式,而且,“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

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林语堂式做法。

他爱说、爱笑、爱自由、爱游戏人间。他不喜欢一切限制人的东西,诸如领带、腰带、鞋带;同时,他是个认真的人,他认真地对待信仰、写作、生活,而烧掉婚书,也和特立独行,抑或心血来潮,毫无关系,实则恰恰是他认真对待婚姻、家庭的表现。

这是为何?

要解释这一点,我们就要,从头说起。

01翠凤躲在屏风后,看见的是个无拘无束的青年,一表人才,谈笑风生,衣着随便,而胃口极好。翠凤不觉心动。

实际上,在一开始,无论是林语堂,还是廖翠凤,都不会想到他们彼此才是和对方共度一生的那个人。

鼓浪屿漳州路44号,廖家别墅

廖翠凤的家,在鼓浪屿漳州路上。林语堂就读的寻源中学,也在鼓浪屿漳州路。毕业的那一天,林语堂特意坐在宿舍窗边,“静心冥想足有半点钟功夫”。后来他在自传里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是要“故意留此印象在脑中作为将来的记忆”。

随后他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在那里,他对陈锦端一见钟情。

陈锦端也是鼓浪屿人,当时正在圣约翰隔壁的圣玛丽女校念书。和圣约翰一样,圣玛丽女校也是当时上海数一数二的好学校,比如,后来像林语堂一样名动天下的女作家张爱玲,即出自圣玛丽女校。

陈锦端这个名字,大概是出自李商隐的诗,即《锦瑟》的前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应当说,这是一个很美的名字,但同时也带有一种伤感的气息,因为这首诗的后两句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陈锦端的样子,林语堂曾在自传里有过一句短短的描述:“她生得确是奇美无比”。她特别吸引他的,还有那种和他一样的天真的孩子气。那时林语堂觉得,她就是美的化身。

他们游公园、看电影。放了暑假,林语堂也常常跑到鼓浪屿陈家做客,表面上是去找他的大学好友——陈锦端的哥哥陈希佐,实际上是去见陈锦端。

青年男女的心事,很快碰到坚硬的现实。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知道了林语堂在追求他的女儿,大不以为然。

年轻时的林语堂

按照林语堂后来的解释,那是因为,陈天恩既是鼓浪屿上的富商,也是鼓浪屿上的名医、名流,看不上他这个乡下穷牧师的儿子,而是要“从一个名望之家”为女儿“物色一个金龟婿”。

我们不妨将此看作林语堂的一方说法。实际上,当时让陈天恩心中忐忑的,大概另有其因——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而青年林语堂,正处于一个叛逆期。

在大学的假期,林语堂曾在家乡的教会里登坛讲道,称应当将旧约《圣经》看作文学作品,比如《约伯记》是戏剧,《列王纪》是犹太历史,《雅歌》是情歌,而《创世纪》、《出埃及记》是很好的、有趣的神话和传说——他说,他的这些宣教词,把他朴实的老父亲“吓得惊慌失措”。

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故事,传到鼓浪屿陈医生的耳中,也让陈医生对是否要做他的未来岳父一事,感到坐卧不安。

但陈医生也不想让青年林语堂难过,他想让林语堂转移一下注意力。钱庄老板廖悦发是他的邻居,女儿廖翠凤尚未许人。他主动跑到廖家去做媒,想要把林语堂介绍给廖家。

林语堂听到这个消息,羞愧的无地自容,感觉自己像是陈医生脚下的一个皮球。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乡坂仔,希望得到安慰,不料家人也都赞成这门亲事。

那时,廖翠凤已经在悄悄地注意他了。他和廖翠凤的哥哥廖照超也是大学同学,因此也不时到廖家做客。后来林语堂写道:“在吃饭之时,我知道有一双眼睛在某处向我张望。后来我妻子告诉我,当时她是在数我吃几碗饭。”

对此,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也在《林语堂传》里写道:“翠凤躲在屏风后,看见的是个无拘无束的青年,一表人才,谈笑风生,衣着随便,而胃口极好。翠凤不觉心动。”这些,大概是后来林语堂、廖翠凤在家里讲给女儿的。

这个择婿故事,和《世说新语》的一则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太傅郗鉴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到王家去。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原来是王羲之,郗鉴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年轻的廖翠凤一眼就看中了林语堂就是她要找的那个东床快婿,她心里觉得安慰、高兴。母亲问她:“语堂是个牧师的儿子,但是家里没有钱。”她坚定而得意地回答:“穷有什么关系?”

林语堂的大姐和廖翠凤曾是毓德女中的同学。她喜欢廖翠凤,对林语堂说,廖翠凤端端正正、落落大方,一幅大家闺秀的风范,将来一定是个贤妻良母。

对此,林语堂后来在自传里说,他“深表同意”。

在两家人的安排下,二人订了亲。

但婚事却一拖再拖。从圣约翰毕业后,林语堂到清华任教,按照惯例,他可于三年后在清华申请官费到美国留学。廖翠凤比林语堂小一岁,但在林语堂服务清华三年期满之时,她也24岁了,那时这个年龄的女子都已结婚生子,而她还没有出嫁。她心里天天问:“你怎么不回来娶我?”

1919年,林语堂即将前往哈佛。行前,他和廖翠凤完婚。

老父亲林至诚心里乐开了花,他在平和坂仔的乡下,一直做着让子女入读世界顶级大学的梦,如今这个梦成真了。还有一个称心的儿媳妇同去。他开心地吩咐:“新娘的花轿要大顶的,新娘子是胖胖地唷!”廖翠凤听了,又羞又恼。

婚后三天,二人赴美。

1919年,林语堂夫妇在波士顿

02她像个海葵,牢牢地吸在一块石头上,吸住不放。这石头就是她的生命。石头如果迁移到哪里,海葵也跟到哪里。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林语堂、廖翠凤的结合,是“先结婚,后恋爱”。

林家女儿林太乙则说,从嫁给林语堂的那一刻起,廖翠凤就决定——“她像个海葵,牢牢地吸在一块石头上,吸住不放。这石头就是她的生命。石头如果迁移到哪里,海葵也跟到哪里……她将为语堂建立一个家。”

在哈佛,他一早就去学校,不上课就扎进图书馆。她买菜、烧饭、洗衣服,精打细算地用好每一枚铜板。他说,他不相信耶稣是童女生的,她听了,觉得他在胡说八道,但希望这些话只对她一人讲,千万不要讲给别人;她盲肠炎发作,他安慰她说割盲肠是个小手术。出院时,天降暴雪,街上不能行车,他弄来一架雪橇,拉她回家。

廖翠凤曾有过的顾虑,都一一消除了。

林语堂也愈来愈喜欢家庭生活。

在哈佛读完一年,因为清华经费的一场变故,林语堂的公费津贴突然没了。他申请到法国为“一战”华工服务,以获得一些积蓄,在欧洲完成学业,哈佛方面同意他可以用法国大学的课程来完成哈佛所需的学分。完成哈佛硕士学业后,他又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

1923年,林语堂(后排右二)、夫人翠凤(前排右一),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同学合影。

为了维持生活,廖翠凤不得不变卖首饰。她一边变卖,一边心疼,因为西方人不懂中国玉器的价值。这时,她也怀孕了,经济上的窘迫,使他们决定回国分娩。他们订了票,预定在博士论文答辩当天就离开莱比锡。

答辩时,林语堂从一个教室跑到另一个教室,廖翠凤提心吊胆地等待。十一点,答辩结束,他跑回家,她在门口等着,一见他就问:“怎么样?”他说:“好了。”她就在大街上,给他一个吻。

后来,林语堂这样回忆:“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旧式的,是由父母认真挑选的。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爱情由结婚才开始,是以婚姻为基础而发展的。我们年龄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东西。由男女之差异而互相补足,所生的快乐幸福,只有任凭自然了。在年轻时同共艰苦患难,会一直留在心中,一生不忘。

1923年,廖翠凤在鼓浪屿生下长女。当年秋天,他们到了北京。林语堂出任北大英文教授,一到校,他就向北大教务长蒋梦麟致谢,感谢北大在他留学的困顿之时,通过胡适预支了两千美元给他。蒋梦麟很纳闷:“什么两千元钱?”林语堂这才知道,那在当时堪称巨额的一笔款子,都是胡适自掏腰包寄给他的。对此,胡适一直只字不提。

胡适、江东秀夫妇

像林语堂一样,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婚姻也是旧式婚姻——依照母亲所定的婚约,在留学归国后迎娶了江东秀。真君子,并不做“家庭革命”。

在北京,林语堂也迅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每两周,林语堂、鲁迅、钱玄同、孙伏园、刘半农、郁达夫等人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聚一次,喝茶、吃面、嗑瓜子、聊天。

那时,鲁迅正在和许广平谈恋爱,但是到几年后鲁迅和许广平在沪同居时,林语堂仍然不明白他们二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为此还跑去问郁达夫:“鲁迅和许女士,究竟是怎么回事?”郁达夫笑一笑,反问他怎么不知道呢?

一直到许广平生下周海婴,林语堂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鲁迅约他和孙伏园等人合拍的那张让许广平居中的照片,就是“结婚照”,用意在于让林语堂等朋友做事实上的证婚人。

林语堂(后排中间),与鲁迅、许广平合照

至于郁达夫,因为和王映霞的结婚及分手,曾数度激出满城风雨。

相较之下,林文堂喜欢平静的婚姻生活,反而显得特立独行了。

在外,林语堂是新文学旗手;在家,他是“邋遢写”的任性孩子。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有传言说林语堂已经上了北洋政府的捕杀名单,这让廖翠凤时时刻刻都为他担心。她劝他,不要再写批评文章了,他不听,坚持要写,说:“骂人是保持学者的尊严,不骂人才是丢了学者的人格。”她生气了,说:“你在‘邋遢讲’。”这是一句她喜欢用的厦门话,意思是胡言乱语。

那时她正怀着孕,要生第二个女儿了,她只希望一切平平安安。

对此,倒也不必认为廖翠凤在阻拦林语堂。比如,台湾作家吴念真曾说,他有一次经过村里的树下,听到男人们在聊当年有人在“二二八”事件中如何勇敢、仗义,回到家,却听到他妈妈正在讲那个人的妻子如何用许多废布缝成漂亮的被子,以及如何让小孩改吃比米便宜的面粉食品。

为什么会有这些态度差异?他想了后认为,这是因为男性想到的似乎是打破困境,而女性则想着如何度过困境。

再后来,“邋遢讲”变成了林家的口头禅。

1932年后,林语堂在上海陆续创办《论语》、《人间世》等杂志,同时,他写的《开明英文读本》也大受欢迎。对于林语堂为什么要提倡幽默,还想发明中文打字机,廖翠凤都不太清楚,但是她想跟上他。虽然她依然会说他“邋遢讲”,但这种对话,已经成为二人之间的互相调侃。

林语堂主编的三本刊物:《论语》、《宇宙风》、《人间世》

比如,她说:“堂啊,你还在邋遢讲,来睡觉吧。”他说:“我邋遢讲,可以赚钱呀。”

后来,当三个女儿日渐长大,他们夫妻二人的这种对话方式,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日常生活。林太乙这样回忆说:“父亲身高五呎四吋,母亲身高五呎,两人站在一起,一问一答,非常可爱。他们时常有像相声的对白。”

1935年后,林语堂、廖翠凤旅居纽约,二人之间的这种“相声的对白”愈发多起来。

比如,廖翠凤在烧菜,林语堂站一旁,一边围观,一边说:“看呀!一定要用左手拿铲子,炒出来的菜才会香。”廖翠凤说:“堂呀,不要站在这里啰嗦。”

1931年上海,林语堂一家五口全家福

又比如,林语堂对朋友说:“我像个轻气球,要不是凤拉住,我不知道要飘到哪里去。”她就点点头,天真又骄傲地和声说:“要不是我拉住,他不知道要飘到哪里去。”

想起以前等待出嫁的日子,想起这些年来的生活。她感到越来越满意。她有时盯着他看半晌,林语堂不等她开口,就替她说:“堂呀,你有眼屎,你的鼻毛要剪了,你的牙齿给香烟熏黑了,要多用牙膏刷刷,你今天下午要去理发了。”说完,哈哈大笑。

三个孩子成绩都很好。她说:“语堂啊,你的种子好,这三个孩子是真米正鹹(注:不是假货),都聪明。”

但是,随着林语堂名气越来越大,她也不免担心。一天晚上,她问他,会不会嫌她不好?他说,你放心,我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林语堂夫妇合照

的确如此,廖翠凤是个顶好的妻子。婚姻生活过的愈久,他越是肯定这一点。

他不喜欢矫揉造作的女人,他讨厌在社交场合打扮得花枝招展只会“嘻嘻嘿嘿”假笑的小姐太太。他喜欢廖翠凤的憨直、浑朴。

她照顾孩子,重实际、讲卫生,到了夏天,就把三个女娃的头发剪得跟男孩子一样短,对她们说:“这样凉快些。”孩子大便不通,就让她们吃大匙的蓖麻油,厦门话叫做“肚皮油”;家里有了臭虫,那可是大事,要除虫、清洁,还要把被子搬出去晒。

廖翠凤与三个女儿

林语堂感到很幸福。他写道:“在婚姻里寻觅浪漫情趣的人会永远失望,不追求浪漫情趣而专心做良好而乐观的伴侣的人却会在无意中得之。

当他们在上海时,留学归来的陈锦端也在上海任教。有时她会到林语堂家里来玩儿。她不是廖翠凤的情敌,而是廖翠凤的知己。美满的婚姻生活,让她充满自信。

她和林语堂,都把陈锦端当作重要的客人,但她也会得意地对孩子们说,父亲是爱过锦端姨的,但是嫁给他的,是说了那句历史性的话——“没有钱不要紧”的廖翠凤。说着说着,她就开心地哈哈大笑。林语堂在一边,有点不自在地微笑,脸色也有些涨红。

她理解他,而不控制他。

即便他名动天下,她也坚信,他不会传出绯闻。

约1937年,林语堂与次女太乙、三女相如、长女如斯在纽约

1938年,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而且持续了整整52个星期,它还译成了十几种文字,风行世界。越来越大的名气,也给林语堂带来越来越多的烦恼。

有一天,一个在上海时就认识林语堂夫妇的交际花,特意在廖翠凤出门买菜的时候来拜访,而且居然坐在林语堂的写字台上卖弄风情。等廖翠凤买菜回来,她已经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怏怏离去。

还有一次,当林家人在小河上划船,一名“林语堂迷”居然脱得精光,跟船游泳,让他们一家人目瞪口呆。

也是在这本书里,林语堂写了他很多关于婚姻的体验。

他写道:“依我看来,不论哪一种文明,它的最后测验,即是它能产生何种形式的夫妻父母。”他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写道:“等到亚当第四次走来说没有了那个女伴不能生活时,上帝虽允了他的请求,但要他答应,以后绝不改变心肠,不论甘苦,以后和她永远过下去,尽他俩的智力在这个世上共度生活。”

他写道:“一个女人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扶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

03婚姻是叫两个个性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本来要过两种生活的人共过一种生活。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心灵上。等到你失败了,而她还鼓励你,你遭诬陷了,而她还相信你,那时她是真正美的。

1966年,林语堂离美归国,定居台北。

1966年,林语堂夫妇返台在机场

在阳明山,他自己设计了一栋房子:白色围墙中间,开着一扇红色的大门。院子里,有草木、有鱼池。入户,中间是客厅,左右分别是书房、卧室。一个大大的阳台,面对着青山。他在院子里叼着烟斗看鱼,坐在阳台上看山,心里想:“如果可以养一只鹤,多好。”

约1966年 林语堂阳明山故居景观

廖翠凤操持家务多年,到了阳明山有了佣人。他们一起进城,吃海蛎煎、炒米粉。最妙的是人人都讲闽南话。到永和去吃猪脚面线,听老板讲:“大郎做生日,囝仔长尾溜,来买猪脚面线添福寿。”他们听了,哈哈大笑。

林语堂喜欢在街上找小孩玩儿,有一次他到中山北路一家文具店,看店的是一个小孩子,一说错话就脸红。他就想:“非买这个孩子的文具不可。”他解释:“人生在世,年事越长,心思计虑越繁,反乎自然的行为越多……大人不要失其赤子之心,应该留点温情,使心窝处有个暖处。不然,此心一放,收不回来,就成牛山濯濯的老奸巨猾了。”

约1966年 林语堂阳明山故居外景

许多年前,他在上海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

“我要几套不是名士派但亦不甚时髦的长褂,及两双称脚的旧鞋子。居家时,我要能随便闲散的自由。虽然不必效顾千里裸体读经,但在热度九十五以上之热天,却应许我在佣人面前露了臂膀,穿一短背心了事。我要我的佣人随意自然,如我随意自然一样。我冬天要一个暖炉,夏天一个浇水浴房。

我要一个可以依然故我不必拘牵的家庭。我要在楼下工作时,听见楼上妻子言笑的声音,而在楼上工作时,听见楼下妻子言笑的声音。我要未失赤子之心的儿女,能同我在雨中追跑,能像我一样的喜欢浇水浴。我要一小块园地,不要有遍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让小孩搬砖弄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

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喔喔啼的声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几棵参天的乔木。

1968年 林语堂在阳明山家中弹琴

我要几位知心友,不必拘守成法,肯向我尽情吐露他们的苦衷。谈话起来,无拘无碍,柏拉图与《品花宝鉴》念得一样烂熟。几位可与深谈的友人。有癖好,有主张的人,同时能尊重我的癖好与我的主张,虽然这些也许相反。

我要一位能做好的清汤,善烧青菜的好厨子。我要一位很老的老仆,非常佩服我,但是也不甚了了我所做的是什么文章。

我要一套好藏书,几本明人小品,壁上一帧李香君画像让我供奉,案头一盒雪茄,家中一位了解我的个性的夫人,能让我自由做我的工作。酒却与我无缘。

1969年 林语堂阳明山故居阳台

我要院中几棵竹树,几棵梅花。我要夏天多雨冬天爽亮的天气,可以看见极蓝的青天,如北平所见的一样。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检点了一下,他认为,这些愿望,十有八九都已经实现了。

他觉得,很快乐,很幸福。

结婚五十年时,老两口照照镜子,发现面相已经极为相似。

1969年林语堂夫妇结婚五十周年,宴会中(阳明山故居)合切蛋糕

80岁时,林语堂写了一篇《八十自述》,其中,他写道:

“对妻子极其忠实,因为妻子允许他在床上抽烟。他说:‘这总是完美婚姻的特点。’对他三个女儿极好。他总以为他那些漂亮动人的女朋友,对他妻子比对他还亲密。妻子对他表示佩服时,他也不吝于自我赞美,但不肯在自己的书前写 ‘献给吾妻……’,那未免显得过于公开了。”

林语堂夫妇晚年生活

“婚姻生活,如渡大海。”他还对子女说:“风波是一定有的。婚姻是叫两个个性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本来要过两种生活的人共过一种生活。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心灵上。等到你失败了,而她还鼓励你,你遭诬陷了,而她还相信你,那时她是真正美的。你看她教养督责儿女,看到她的牺牲、温柔、谅解、操持、忍耐,那时,你要称她为安琪儿,是可以的。”

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在香港病逝。

之前,他住在女儿家中。那时他已经坐在了轮椅上,陈锦端的嫂子来做客,他从她那里听说陈锦端住在鼓浪屿,高兴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

女儿觉得,那一刻,他又成了个天真的青年人。

夫人说:“语堂,你不要发疯,你不会走路,怎么还想去厦门?”

六个月后,林语堂撒手人间,女儿林太乙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阳明山故居中,书房里摆放的家人合影

她觉得:“父亲虽然如此随和,在他心灵深处还有个我们碰不着的地方。那也许因为他是天才,天才要有天才伴,而我们仅是普通人。有时我们甚至感到我们的家庭快乐是他任导演创造出来的戏。他有时居然会说他感到寂寞,因为没有人爱他,令我们听了莫名其妙。他说过:‘人的特征是怀有追求理想的愿望,住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梦想另一个世界。一个人的想象力越大,越难感到满足。人类是全靠想象力才能进步的。’这是他由衷的话。”

但也就像林太乙所观察的那样,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理想家”。

比如,他曾经这样说:“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所以,我们也丝毫不必怀疑,林语堂所感受过的家庭之乐。

家,就是他的尘世天堂。

1969年 林语堂在结婚五十周年,送太太廖翠凤一枚金别针(阳明山故居)

1987年,廖翠凤在香港去世,享年九十。在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时,她的老顽童,曾送给她一个勋章,上面刻了James Whitcomb Riley的那首《老情人》(An Old Sweetheart)

When I should be her lover for ever and a day,And she my faithful sweetheart till her golden hair was gray,And we should be so happy when either’s lips were dumb,They would not smile in heaven till other’s kiss had come。同心如牵挂 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 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 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 除非相见时参考书目:1,林语堂,《生活的艺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3,林太乙,《林语堂传》,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4,钱锁桥,《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六、我们的婚姻剧情评价如何

我们的婚姻剧情评价如何

今天我们要来评价一部备受关注的电视剧《我们的婚姻》。这部剧在近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人生百态。接下来,我们将从剧情、演员表现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评价这部剧。

剧情评价

《我们的婚姻》的剧情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婚姻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揭示了现代婚姻中的各种困惑、挑战和危机。剧中以一对夫妻为主线,通过描绘他们在婚姻中所经历的矛盾、摩擦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引发观众对婚姻话题的思考。

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每一集都有新的情节发展,不断驱使观众追剧。同时,剧中展现的婚姻问题更是触动人心,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这个故事,观众不仅能够看到自己在婚姻中的影子,还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婚姻经验和启示。

演员表现评价

《我们的婚姻》的演员阵容强大,每一个演员都有精湛的演技,将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主角的扮演者更是将角色的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不禁产生共鸣。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婚姻危机,演员们都以出色的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真实而富有感情的人物形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男女主角之间的默契和默剧表演。他们在没有过多对白的情况下,通过动作、眼神等细节来传达情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故事中的感情变化。这种表演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剧情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意义评价

《我们的婚姻》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通过真实的情节和角色塑造,探讨了现代婚姻中的问题和困惑。这部剧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婚姻,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婚姻的复杂性。

同时,剧中也给出了很多关于婚姻的启示和建议。无论是婚姻中的沟通问题,还是经济独立与家庭责任的平衡,剧中都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式。观众在看完这部剧后,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婚姻状态,并尝试去改变和提升自己。

总的来说,《我们的婚姻》这部电视剧以其出色的剧情、精湛的演员表演和深刻的意义,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它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社会关怀和人生智慧的精品。相信它的影响力将会超越屏幕,引发更多人对婚姻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七、如何评价巴菲特的婚姻生活?

推荐你看下关于巴菲特的一个纪录片在YouTube上,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他的过往。

巴菲特的老婆在抚养几个子女长大后,不甘心就待在奥马哈这样的小城市,自己成立了慈善基金去大城市从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她放心不下巴菲特一个人过生活,于是她让自己的好友来照顾巴菲特的日常起居,当然,俩人后来就在一起了,(一个女人放弃做世界上最有钱人的夫人,这值得我们深思,人的欲望)但是他们三个的关系一直很好,直到前妻癌症去世。

巴菲特一开始很抠,不喜欢慈善,老婆去世后才有了变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如何放下婚姻?

婚姻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也是最难放下的 !只有你真正对婚姻失望 ,就彻底死心 ,也就放下了

九、如何挽留婚姻?

1、调整心态。

对自己的婚姻不要轻易失望,当婚姻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要迎难而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和争吵。不要忘记自己和伴侣曾经的甜蜜,找到彼此的共同点。

2、改变自己的态度

如果在这段婚姻中一直处于一个强硬的态度,那么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做出改变。毕竟自己的婚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态度一定要变得柔和,不要继续强硬给对方施加压力,那样对方会跑的更快,毕竟每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放弃自己的家庭,放弃自己的爱情,另选肯定是有其中的原因,所以为了事件不在恶化,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态度。

3、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尊重对方

如果对方觉得自己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如果是没有突破自己的底线,可以选择接受,要是突破了自己的底线,一定要选择反抗,女生成功吸引过一次的男生,肯定能再次吸引男生第二次,并且以后要尊重对方,给男生多留面子,才不会逼对方做出错事。

十、如何评价电视剧《下一站婚姻》?

父母看跟着看了一点,震碎三观的片,里面传达的什么破玩意,麻烦以后少拍点这种祸害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