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80后离婚率攀升,婚姻观念逐渐转变

婚姻家庭 2024-09-29 14:26

一、80后离婚率攀升,婚姻观念逐渐转变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80后离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引发了人们对婚姻观念转变的深入思考。

经济压力和生活方式变化

80后一代成长环境的变迁,加剧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在经历了房价高涨、生活成本增加等现实困扰的情况下,无形中给婚姻增加了压力。另外,80后在职场上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追求更为强烈,这也影响了他们对婚姻的态度。

婚姻观念转变

与上一代相比,80后更加倾向于追求自我认同和自由选择。他们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生活质量,不愿将自己束缚在传统婚姻观念下。另外,80后在成长过程中也更多地接受了婚姻平等、个人成长的理念,对婚姻拥有独特的期待和追求。

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

80后更重视婚姻的质量而非形式,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和共同成长。虽然离婚率攀升,但社会对于离婚者的支持和理解也在逐渐增加,这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迈出离婚这一步。同时,80后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也更为重视,他们更倾向于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和咨询,使得他们更加理性地处理婚姻问题。

总的来说,80后离婚率上升的背后是婚姻观念的转变和时代价值观的碰撞。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并加强婚姻观念教育,促进夫妻双方更加理性地处理婚姻问题,共同前行。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80后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现象。

二、70后的婚姻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生打打闹闹,也经常是牙齿磕到舌头,舌头抱怨牙齿,但从来没想过离婚。

三、90后婚姻观文案?

对90后来说,婚姻已经不是能捆绑自由的束缚,一旦感觉不对了,累觉不爱了,就可以轻轻松松摆脱,即使有孩子,也对孩子很有信心,认为他们完全有强大的心灵,能够在单亲家庭里快乐健康地长大。因为很多90后本身就是单亲孩子。

不是90后变得凉薄了,而是身处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90看得很清楚,婚姻并不是爱情的终点,婚姻也并不意味着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婚姻若是经营不善,比创业破产更加难以收拾残局。

相比于80后,90后对婚姻有清醒的认知,不盲从,不跟风,相比于70后,90后从不神化婚姻,更不是不尊重婚姻,相反,他们对待婚姻认真、谨慎,而不刻板。

四、90后男孩婚姻观?

夫妻双方不合适就分开,决不将就

五、婚姻在左,恋爱在右,聊聊80后的婚姻观?

坚持爱情!选择爱自己、自己爱的人,这种幸福感会比物质来的更重要一些。一个可以天天哄你开心,愿意为你去努力的人,好过扔你张卡,自己天天在外面玩的人。

当然,在坚持爱情的前提下,物质条件好一点也不错。如果两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相信你自己选择的那个人,如果真的爱你,会为你们这个小家庭挡风遮雨,给你可靠地肩膀。当然,结婚前一定要选择好这个男人,是不是真诚可靠,是不是拥有上进、努力的心,只有拥有这样的品质,才可能和你一起一步步走下去。

六、大家觉得,80后、90后的婚姻观、爱情观是怎样的?

聊聊我一直想聊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真的更保守了吗?

01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说法,大意是2020年,轮到80、90后劝00后不要太封建古板。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关于「梁祝」的讨论,抖音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评论区里,高赞都在表示「马文才才是值得嫁的人」、「明明梁山伯才是小三,马文才和祝英台是有婚约的」、「现代人都会选马文才吧,毕竟有钱」等等。

看到这些评论,叔叔阿姨们震惊了,很多自媒体迫不及待地出来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爱情观保守主义回潮,更有人干脆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封建,我们活回去了。

说实话,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小题大做。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怀疑的鲑鱼》中做出过精辟的总结:

1.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 任何在我 15-35 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 任何在我 35 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这总结其实放在文化上是一样的。我身边总有同龄人看衰年轻人,就如一些前辈们曾经看衰我们一样。

但我始终认为,对事物的看法,很多时候是跟环境变化相关的。年轻人对于感情和婚姻的态度和我们不一样太正常了,你不去探究,就容易武断地得出「封建」这个结论。

比如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看到的马文才是这样的:

梁山伯则是这样的:

而00后、10后小时候看到的马文才是这样的:

梁山伯则是这样的:

何润东的粉丝请不要打我。

我的意思是,在民间故事中,梁山伯、祝英台和马文才都是符号化的,梁祝代表自由,马文才代表封建。梁祝是好的,马文才是坏的,因此按照早期文艺作品非黑即白的惯性,梁祝的外貌就是好看,马文才就是丑恶。这跟童话里公主貌美,巫婆丑陋的刻板设定没啥区别。

但是影视作品把这些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具象化以后,很自然就赋予了角色更丰富的性格。

甚至有一版马文才,是由胡歌饰演的。

胡歌演的马文才啊!嫁给这样的马文才有啥不好啊!

这些影视作品跟民间故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自然也不具备「打破封建」的说教意义,单从角色来看,观众认为马文才值得嫁也没啥毛病。

这种情况也压根不是95后、00后才存在。

你想想在《西游记》里,白骨精是什么形象?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其教育意义还不是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结果80后眼中的白骨精是这样的:

甚至孙悟空 x 白骨精已经成为西游记改编作品中固定的配对了,除了老版《西游记》外,这么多年西游作品中,白骨精就没怎么当过真反派。

没人反对吗?也有啊,六小龄童不就批评过:孙悟空白骨精恋爱匪夷所思。

但是看《大话西游》长大的年轻人怎么看待的?六小龄童太封建,从此变成了鬼畜素材。

所以大家都只是被当时年龄段的影视作品影响了,现在的人觉得年轻人封建,和六小龄童那代人觉得我们乱编,没有任何区别。

不信你看我们琼瑶阿姨,那才是时代先锋,跟她一比,尔等都是封建欲孽:

所以很大程度上,年轻人对于爱情、婚姻的表达,其实是受当时的传媒影响的。注意,只是表达上,让年轻人误以为,这是时下最流行的爱情观、婚姻观。

世纪初的时候,韩国有部电影叫《我的野蛮女友》,可以说风靡全亚洲,也是当时韩流文化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开创了「野蛮系」女友的先河,全智贤之于野蛮,差不多是绫波丽之于三无,感受下。

在这部电影之前,东亚主流文化中,对女主的要求还是柔弱文静为主。但这部电影让人意识到,原来野蛮的女生也很可爱。

这点跟《还珠格格》大火后开始流行「疯丫头」很像,当时很多女生竞相模仿全智贤。我们当时班上的女生就是,女生以揍男生为美。她们未必全看过《野蛮女友》,但这种标签化的人设已经深入人心。

包括后来国内拍的《河东狮吼》,延续的其实也是这个套路。

这种传媒下的情感表达,大部分时候就是标签,和单一的。

前段时间在《十三邀》里,《繁花》的作者金宇澄对「渣男」这个词就做过一番描述:

无论是渣男还是绿茶,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概括了一些两性方面的特质。但是在泛化的过程中,这些词逐渐固化成了标签。一旦把你打上这个标签,你其他属性就不存在了,只属于人们想象中的角色。

说白了,把活生生的,复杂的人,简化成了纸片人。

02

像一些自媒体,需要编造故事来获取流量,所以就会把这些标签化的东西不断强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制造两性矛盾,突出情感问题。

比如过去的咪蒙,就是制造矛盾和焦虑的一把好手。为了讨她受众群体的欢心,就需要编造一个个故事,标签化一个个角色。

其实你看这些自媒体笔下几乎不会出现什么好人,男人会各种欺瞒、冷暴力、侮辱自己的对象,如果结婚了,男方的家庭必须奇葩,尤其婆婆会在其中扮演一个,对任何事情都蛮不讲理的角色。

为的就是调动读者愤怒的情绪。

针对女性也是一样。比如我之前视频里提到过的,虎扑的绿色文学,其实不仅是虎扑里有。在给男性看的此类文章中,剧情就是女朋友/妻子出轨被抓,然后哭着求和,悔不该当初。

或者对方娇蛮任性,尤其在彩礼这件事上,诞生了海量的故事。即将步入婚姻的最后一刻,女方家庭狮子大开口,男主角怒而退婚,最后女方一家回头来求,却吃了闭门羹。

总之你看这些文章,世界上干脆就没正常人,吓得我一天到晚单身保平安,单身保平安。

然后发现一生平安。

不仅是自媒体如此,这种标签化的成功,甚至影响了现在的电视剧。

像前些时候大火的《三十而已》,剧中三个男主就是非常标签化的存在。陈屿是不关心妻子的渣男、许幻山是劈腿的渣男、梁正贤是借着不婚主义伤害女性的海王渣男。

还有林有有,是一个用尽手段、毫无底线的绿茶。

观众看这些角色,恨得牙痒痒,甚至可以把这些角色符号化成一把标尺,来判断身边人的三观。

这些角色的行为,无一不挑逗着观众的怒火,让观众期待看到他们后悔和倒霉。所以陈屿离婚后开始追妻了、许幻山坐牢了、梁正贤被王漫妮打脸了。而三个女主,依靠机械降神的方式,获得了成功。

生气就对了,这些角色的设置,就是用来激发观众怒火的。因为愤怒,是人们最容易被挑逗的情绪,只需要把生活中那些讨厌的点,结合在几个角色身上,这几个角色就形成了人性靶子,供观众谩骂宣泄。

这种模式如今在电视剧创作中屡见不鲜,包括之前的《欢乐颂》、《都挺好》等等,都会刻意塑造这种奇葩人设。未来大家还会看到更多的电视剧使用这种方式,戏剧化社会上的矛盾,刺激观众的情绪,然后把角色、作品一次次送上热搜。

离开了这些奇葩人设,现在的电视剧都不知道该怎么拍了。

像我最近看的《以家人之名》,前面还在好好讲温馨的家庭故事,开局大捷,豆瓣评分一度在8.5以上。

观众满心祈求不要狗血不要三角恋,然后编剧手起刀落,搞了个七角恋。

从以家人之名变成以家人之名谈恋爱,评分暴跌到7.6分,如无意外的话还有继续下跌的空间。

这些自媒体和电视剧,又反过来影响了读者和观众的认知,给了他们一套更具体的贴标签方式。于是你就可以看到,每当这种剧热播之后,就是各种关于绿茶、渣男讨论的井喷。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那么单一。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很难用其中一面去定义。这些标签,不仅框死了我们对别人的认知,也框死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梁祝》这个故事,对于几代人的意义是不同的。

在我们接受的教育里,马文才代表封建,梁祝二人代表的是冲破封建道德枷锁的勇气。但是在电视剧和自媒体的影响下,这些原来的符号被重新解构,马文才的角色转换为有钱有颜,爱而不得的苦情角色,年轻人因此认为更应该嫁给马文才,丝毫不意外。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年轻人的恋爱观上升到封建,或是保守主义的回潮,显然是小题大做的。

03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大环境的变迁。

在过去,我们没有恋爱与婚姻的自由,即使在我们父辈那一代,媒人牵线、父母介绍,依然是恋爱与婚姻的主流。

因此在那个时候,自由才是年轻人最追求的东西。

但是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现在的年轻人都拥有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自由已经不是什么金贵的存在了。每个人在其中看到的东西,都是和当下息息相关的。既然我已经拥有自由了,我再解读《梁祝》,考虑的其实是更现实的事情。

现在的年轻人最在意的是什么呢?无论是电视剧,还是自媒体,在情感问题最喜欢贩卖的焦虑就是「门当户对」的概念。你去百度一下门当户对,满屏幕都是诉苦,讲述自己嫁给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老公之后,悲惨的婚后生活。

典型的案例就是凤凰男,这个词在互联网上简直如有原罪一般,但凡电视剧和自媒体里,都会把凤凰男设置成「恩将仇报」的典型,还要给他配置极其刻薄的老妈,和一堆奇葩亲戚,就是为了告诉城市女性,千万不要嫁给农村男人。

同理,还要告诫男人不要娶扶弟魔。如果女方有个未婚的弟弟,就算她是刘亦菲,也万万不能跟她结婚。

问题是这些作品真的宣传的是「门当户对」吗?当今的门当户对,逻辑已经变成两个人在一起,必须要三观一致,而三观大概率跟你原生家庭挂钩,所以决定两人是否能在一起的条件,从相爱变成了出身。

与其说是门当户对,不如说是阶级固化的焦虑,怂恿年轻人去找「阶级」更高、更有钱的对象。以至于出现了「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这种梗。

站在这个角度去想,马文才这种又有钱,又喜欢对方,加上电视剧美化过后的颜值,成为年轻人想象中的良配,有什么奇怪的呢?只不过人们用现代的观念,重新去解读了《梁祝》而已。

而且我觉得吧,这种对于年轻人的担忧,代代都在发生。

我们父辈担心我们看动漫,会影响价值观,担心看《大话西游》,让孙悟空爱上白骨精,是对假恶丑的妥协。这和我们如今担心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马文才,就是梦回封建,毫无区别。

我一直强调的,传媒主要影响的,是我们对爱情、婚姻的表达,但并不意味着改变了我们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回到现实中,我们依然会因为各种原因对一个人心动。

所以不必担心,人类的本质不过是复读机罢了。

《梁祝》评论区,几万人劝祝英台嫁给马文才: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更保守吗?【暗中观察042】IC实验室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七、80后离婚:探讨现代婚姻观念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80后离婚:现象背后的原因

近年来,80后离婚现象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婚姻观念的转变与社会因素的影响成为了导致80后离婚的重要原因。

现代婚姻观念的转变

80后作为新时代的一代人,其婚姻观念与前辈有了显著的不同。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被现代观念取代,追求婚姻的平等和共同成长成为了新的趋势。许多80后更加重视婚姻的品质和幸福感,一旦不再满足于婚姻关系,便选择离婚以寻求更好的生活。

社会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压力与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80后的婚姻关系。经济压力、工作环境、家庭责任等因素使得许多夫妻在婚姻生活中遇到了挑战。同时,80后的生活追求也日益多样化,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逐渐凸显,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

应对与建议

针对80后离婚现象,社会应加强婚姻观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注重夫妻间的沟通和关系维护。同时,社会各个方面也应努力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减轻婚姻压力,为夫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80后离婚现象的增多,既与现代婚姻观念的转变有关,也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化解这一现象,为每对夫妻营造更加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能更好地了解80后离婚现象的背后原因,以及应对此现象的相关建议。

八、80后结婚,他们的婚姻观到底有何不同?

80后结婚:婚姻观念变迁

80后是指出生于1980年到1989年之间的人群,他们的结婚观念和行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80后在婚姻观念上与之前的几代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婚前观念:

80后对于婚前观念更加开放,他们更注重个体的价值和自由,愿意在结婚之前尽情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这也使得他们更注重婚姻的平等和伴侣的共同成长,更倾向于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结合。

婚后观念:

80后结婚后更加注重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他们更愿意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更加倾向于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婚姻的期许更注重情感沟通和共同成长,不再满足于传统模式中的家庭角色划分。

婚姻危机:

在面对婚姻困境时,80后更倾向于寻求心理咨询和夫妻关系治疗,更加愿意通过沟通和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忍耐和牺牲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80后的婚姻观念更加注重情感和平等,在与伴侣共同成长和实现个人梦想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

感谢阅读本文,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80后结婚观念的变化及其影响。

九、80后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挑战与现实

80后的婚姻观和爱情观

80后一代人成长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现实。从经济状况到社会背景,这些影响因素催生了80后独特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也引发了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探讨。

经济压力与婚姻观

在经济方面,80后一代人往往承担着更多的生活压力。房价的飞涨使得许多80后面临着购房难题,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无疑对其婚姻观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80后更加重视双方经济能力及家庭负担带来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理性对待婚姻,注重双方在经济上的独立与自主。

个性追求与爱情观

与此同时,80后在爱情观念上也呈现出与前几代明显不同的特点。个性追求更加强烈,他们更加注重双方在爱情关系中的平等、共享、尊重。相较于传统的婚姻观念,80后更加强调婚姻中的伴侣关系,更加注重双方在婚姻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并在事业、家庭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挑战与现实

80后的婚姻观和爱情观,虽然受到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现实。经济压力、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80后的婚姻和爱情状态。如何在现实的压力下保持理想主义的爱情观,如何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建立稳定幸福的婚姻,这些都是80后需要直面和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80后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更为理性、独立、平等的特点。然而,也要正视现实的挑战和压力,努力在感情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代人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正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产物,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感谢阅读者阅读本文,通过本文可以更好地了解80后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以及这些观念背后的挑战和现实。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十、揭秘80后女性:从成长经历到婚姻观念的变迁

80后女性的成长经历

80后女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经历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快速变革,社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改革开放的新鲜空气,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受到了相对开放的家庭教育。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80后女性的个人成长,让她们在思想观念上与前辈有着明显的不同。

80后女性的婚姻观念变迁

相比较于上一辈,80后女性的婚姻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她们更加注重婚姻平等和个人发展,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相对于传统的家庭观念,她们更倾向于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有着更加现代化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80后女性在家庭责任分配上也更加注重平等,希望能够和伴侣共同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结语

80后女性,作为新时代的代表,展现出了与前辈截然不同的成长和婚姻观念。她们更加独立、自主,注重婚姻平等和个人发展,这种新的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了解80后女性的成长经历和婚姻观念变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风貌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能更加深入地了解80后女性的成长和婚姻观念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