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东汉郑玄?

婚姻家庭 2025-03-03 06:49

一、东汉郑玄?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二、郑玄之死?

郑玄字康成,高密人,东汉著名经学家。

历史记载郑玄有两种死因,一种是郑玄于七十四岁时病死。

另外一种说郑玄并非病死的,而是喝酒喝死的。曹操曾说: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东汉末年,名士有服食“五石散”的嗜好。服用“五石散”后,要饮热酒,于是乎浑身发热,就要开怀急急地行走,以散发药效,谓之“行散”。曹操说郑玄“行酒”的意思大约是指郑玄服了“五行散”,又喝了酒,然后急急忙忙地行走,最后以头跄地而亡。

三、郑玄求学原文?

郑玄拜师

【原文】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四、郑玄代表作?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五、郑玄,诫子书,译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六、郑玄善心的故事?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尝①欲注《春秋左氏传》,尚未成。时行②,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③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④言,多与吾同,今当⑤尽以所注与君。”遂⑥为服氏注。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乃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递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敢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共冀州,遣使要玄,走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无私奉献,与同类文人心心相犀,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七、玄彬,元斌,赵寅成,郑雨盛谁更帅?

赵寅成!腿叔是天生自带风流骨,气质独特又迷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导演们说他是行走的画报,我觉得他更像是行走的春药,嘻嘻~

而且感觉他的眼神中有一种捉摸不透的神秘在勾人的魂!

八、东汉郑玄道有多宽?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十六尺宽的路。

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岁。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2]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九、郑玄后人有多厉害?

郑玄后人很厉害

郑玄之孙郑小同

郑小同(约194年─ 258年以后),字子真(《高贵乡公纪集解》)北海国高密人,三国魏时期人物。其父益恩(早死于黄巾之乱)。著名学者郑玄孙。学综六经,初为郎中,累迁至侍中,封关内侯,高贵乡公甘露三年(258),拜为五更。后为大将军司马昭鸩杀。

十、郑玄注了哪些书?

注疏有《毛诗》《周易》《论语》等儒学经典。

郑玄(公元127年~公元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1]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