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母亲?
一、鲁庄公母亲?
鲁庄公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文姜。
文姜(前720年-前673年),姜姓,名字不详,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的夫人,鲁庄公之母。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与齐襄公乱伦被鲁桓公得知,齐襄公令彭生杀鲁桓公。
文姜,并不是指她姓文,名姜。夏、商、周三代以前,有贵族身份的男子只称氏与名,而不称姓。只有妇人称姓,周朝的齐国为姜姓。文是指有才华,所谓文姜是指有才华的姜姓女子。
年轻时的文姜,跟很多少女一样,怀有绮丽的王子公主梦。不过她心目中的王子,可不是鲁庄公的老爹,而是自己的哥哥-齐国的公子诸儿。《史记》称文姜为“妇”而不称“女”,就是说,她在出嫁前与哥哥诸儿已跨越了最后的界限。文姜与诸儿的乱伦之恋,成了天下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二、鲁庄公的大儿子?
鲁庄公至少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公子般。二儿子是公子申。三儿子就是公子启。四儿子公子遂,当时尚在襁褓。
鲁庄公去世后,大儿子公子般继位。庆父与哀姜合谋杀公子般,赶走弟弟季友,立叔姜的儿子公子启继位,即鲁闵公。
公元前660年,庆父想自立为君,与哀姜谋杀鲁闵公,季友立成风的儿子公子申为为鲁僖公。哀姜逃至邾国,庆父逃至莒国自缢。
庆父谋杀鲁君子般、鲁闵公,制造连年的大乱,人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三、齐景公,鲁庄公,蔡桓公异同?
齐景公是齐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鲁公庄即姬同,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他是鲁桓公儿子,为鲁国第十六任君主;蔡桓公不是蔡国君主,而是田氏齐国君主,史称田齐桓公,绝非蔡国君主,也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吕小白。
四、鲁庄公时期鲁国的面积?
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左右。
鲁国(前1032年—前249年),定都曲阜。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鲁庄公时期,鲁国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多位于今山东济宁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面积与与现在的鲁中鲁南基本相当。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0年。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
五、史记里有鲁庄公吗?
史记里有鲁庄公。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在祭祀的天坛开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
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齐国已经侵占鲁国够多了,现在鲁国的京城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们还想要侵占。”齐桓公借此允诺把侵占鲁国的地方都还给鲁国。
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就把手中的匕首扔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象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接着齐桓公大怒,想要扩大盟约的内容。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而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六、公子纠和鲁庄公谁是外甥?
那是齐桓公,公子白和公子纠,这两是兄弟
鲁庄公八年,齐公子纠与管仲逃到鲁国。次年齐桓公发兵击败鲁国,鲁国杀子纠(《左传》称“齐人取子纠杀之”)。齐向鲁索回管仲,鲁人施伯认为齐欲重用管仲,将会对鲁不利,劝庄公杀管仲,庄公不听,把管仲归还齐。
七、鲁庄公与曹刿的关系是什么,鲁庄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问
鲁庄公与曹刿的关系是什么 鲁庄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答:
鲁庄公与曹刿的关系是君主与臣民的关系。
鲁庄公最后的结局是于公元前662年病故。
鲁庄公(前706年―前662年),姬姓,名同,为春秋诸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他为鲁桓公的儿子,承袭鲁桓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鲁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庄公突然病重。病床上的庄公开始考虑继承人。遵循旧制,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君位,但由于哀姜未育,只能立哀姜的妹妹叔姜之子公子开为太子,可庄公却不喜欢,便想到了宠妃孟任之子公子斑。但公子斑不是长子不能继承王位,鲁国当时的规矩是,无长子继承,王位就可以传位君主的弟弟。于是庄公找来姬叔牙并试探他,叔牙和庆父沆瀣一气说道:“由庆父来继承王位,您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庄公听了叔牙的话心里失望病情也加重了,正直的季友知道叔牙、庆父狼狈为奸,听到哥哥问立储君之事,便说:“请立公子斑为储君。”庄公担心说叔牙主张立庆父,季友便答应操办。季友以庄公之名逼叔牙饮毒酒自杀,并以家人后代要挟。姬叔牙本以为庄公死后储君就是庆父的了,为保家人后代,便喝下毒酒。鲁庄公去世后,季友扶持公子斑即位。
曹刿[gu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曹刿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的后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八、鲁庄公和楚庄王性格相同之处?
鲁庄公和楚庄王的相似之处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善于纳谏。
两者都在使自己所在的国家获得了空前的壮大,国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达到了顶峰,而崛起于诸侯。
两者在不断获得军事胜利的同时,都对周王室保持了冷静的处理方式,问鼎中原也好,一匡天下也罢,终究最后都保存了周王室的正统地位,他们对天子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但是达成了一致的目标,就是后世说的挟天子令诸侯。
九、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启示?
《曹刿论战》从曹刿身上可以得到的启示: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曹刿论战》从鲁庄公可以得到的启示:
平日能善待下属,利益均分,不能独自享用;对神灵诚信,不虚报祭品数目;对百姓尽心尽力,按实情处理诉讼;要能纳贤听谏,向别人虚心请教。
十、鲁庄公和楚庄王的相同点?
《左传》里有十四位谥号为“庄”的诸侯,笔者认为,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三位,是最符合“庄”谥号解释的诸侯。
这三人的谥号相同,所以他们的行为也必然有共同点。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他们即位初期,皆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三人,均是在先君离世后直接继承了君位,而他们在即位时都遇到了不小的危机。
郑庄公要面对母亲和弟弟对君位的觊觎,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郑伯克段于鄢”。他面对二人昭然若揭的野心,不仅有无奈之心,也有难言之隐。
鲁庄公因自己的父亲鲁桓公被刺身亡而即位。我们都知道,凶手是他的母亲和舅舅。此时,鲁国人民心怀“弑君之恨”,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复仇,只能发发牢骚。试问,一国之君死于他国,人民又不敢作声,鲁国哪还有脸面可言?
鲁庄公此时所面对的,是临近自己且国力强大的齐国,所以他无法追根究底,只能放任主谋逍遥法外。可见,他的选择实属无奈。
楚庄王一上任,楚国即发生“子仪之乱”。这件事情的主谋有两个人:子仪和公子燮。子仪作乱的原因,是秦国在“崤之战”中战败,他被派回楚国求成却谈崩了,无法交差;公子燮作乱的原因,是他要求做令尹,却没有成功。此二人借楚庄王初登王位的时机作乱,楚庄王甚至一度被二人挟持而无自救之力。由此,可以想象到楚庄王身不由己的窘境。
二、他们在位时,是其国最强盛的时期
周室衰微,郑庄公积极寻求发展新思路,他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并之实。由此可见,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卿士的身份,为自己和郑国谋求利益最大化。郑庄公时期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国。
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近二十年的内乱,原因就是郑庄公的子嗣们争夺继承权。内乱大大损耗了郑国的国力,而其他诸侯却趁机崛起,将郑国推向了没落的深渊。
楚国出兵伐郑,郑襄公不战而降。楚庄王大摇大摆地走进郑国皇宫,郑襄公竟然“肉袒牵羊”相迎,可见此时郑国国势之弱
鲁庄公即位时,自己的父亲被杀却无法讨回公道,可见当时的鲁国虽列于诸侯,但不可称之为“强盛”。
鲁庄公在位期间,碰巧赶上齐国内乱,他为了掌控局势而干涉了齐君的即位,引发了“乾时之战”和“长勺之战”。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战胜齐国,这对于鲁国而言,也算是到达了“强盛”的巅峰,在这段时期,鲁庄公维持住了齐、鲁两国的平衡。
鲁庄公过世后,贤臣出走,佞臣乱政,以致鲁国自此进入混乱时期。直到齐桓公立鲁庄公之子为鲁僖公,并且杀掉哀姜、驱逐庆父、送回季子之后,鲁国才得以存活。但长期掌握实权者,主要是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即所谓的“政在大夫”,这也证明了鲁国由此开始衰弱。
楚庄王在位时重用孙叔敖,在内政和军事方面皆有所建树。他励精图治,在“邲之战”中一雪前耻,也正因此役的胜利,他一举奠定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此时,晋、楚两国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
楚庄王死后,楚共王即位,此时令尹子重独揽大权。楚共王在其后的“鄢陵之战”中被射中眼睛,而且在此战失败后,子重迫使主帅子反自杀谢罪,他也没有办法进行阻止,楚共王式微可见一斑。从楚共王死前要求被谥为“灵”或“历”,就可以看出,“鄢陵之战”令他愧疚一生。这个时期的楚国,国势开始走了下坡。
三、他们在位时间都很长,且都功绩斐然。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三位君主,在位时间均超过二十年。若以功绩来进行评定,他们三位的功绩,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谥号为“庄”的诸侯,所以说,他们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这三位国君皆处于“礼法”逐渐崩溃的春秋时期,他们除了要守住先人的功绩外,还要伺机向外扩张。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还要以威胁其他的诸侯国的手段来彰显实力。对他们而言,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出征得胜”
上一篇:如何帮助公狗配狗?
下一篇:保肝护肝中药要怎么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