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的相关传说?
一、瑶姬的相关传说?
传说一: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里烦,就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瞪起大眼,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邪念,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妈妈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瑶姬越不好过。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过,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将计就计。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二、瑶姬是谁?
瑶姬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女
瑶姬为炎帝(赤帝、南方天帝)之女。世传: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
《水经注》、《襄阳耆旧记》载:炎帝(南方天帝赤帝)之女,名曰瑶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精魂依草,实为灵芝。战国时楚国宋玉《高唐赋》称“先王”游高唐白天梦中与女神相见,神女临去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渚宫旧事》之三引《襄阳耆旧记》神女言:“将抚君苗裔,藩乎江汉之间”。宋玉劝谏楚襄王亲自拜见神女。后宋玉《神女赋》叙楚襄王果真夜梦神女,神女美艳绝伦、温婉娴雅,然而神女拒绝了楚襄王的追求。
《墉城集仙录》称其为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将其纳入道教体系。
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受《神女赋》影响,此后瑶姬常用以比喻美女,千古传诵。瑶姬神话引出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等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对文学史影响深远。人们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根据原始宗教神话观念,神女应为炎帝女儿瑶姬、楚国高禖女神等传说融合。怀王实际上应是去祭祀高禖神,以求楚国氏族女神,护佑民族振兴、政治清明、国家富强及个人的身心强健。因而巫山神女实为楚国护国神。大禹治水行至巫山,神女瑶姬授以治水法宝,并遣属神助之。三峡民间有巫山神女斩杀十二妖龙、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等传说。
三、姬瑶怎么获得?
二周年活动渡鸦的挽歌中巫山神女环节累计每1000瑶草获得。
四、瑶姬的故事阅读理解?
启发:在瑶姬看来,治理水患,不仅仅是除去兴风作浪的恶龙,疏通水道 ,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
故事:瑶姬是西天王母的小女儿,住在天上的瑶池宫里。她自幼跟三元仙君学道,有一身变化无穷的仙术。后来,她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喜欢游玩。一日,她来到巫山上空,不禁为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不料,有十二条蛟龙正在此兴风作浪,使当地云雨茫茫。瑶姬决心为人间除去恶龙。于是她手指蛟龙,施展法术。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风平浪静后,十二条蛟龙已然化作了十二座大山。
这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四周汪洋一片。为了治理水患,人间司职治水的大禹赶到此地。然而,这里山势高,水势急,治水十分不容易。大禹日夜忧愁。
瑶姬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动,便派侍女传授给他一些法术,同时,还派六位侍臣,施展仙术,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大禹十分感谢神女瑶姬的帮助,就登上巫山,当面致谢。
大禹上到巫山之顶,见到了在游龙、彩凤、白鹤等簇拥下的瑶姬。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说完,又赠予大禹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大禹得了天书,拜谢而去。
水患治理后,瑶姬继续留在巫山过她的神仙日子。她喜欢变幻成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长久的伫立在巫山上观看日出日落,欣赏这美景。她的侍从也化作了一座座山峰,静静的守卫在神女的身旁。
至今,在今天四川巫山一带,还流传着由瑶姬幻化的神女峰的传说。当地百姓尊称瑶姬为"妙用真人",还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五、伏羲和瑶姬的关系?
伏羲和瑶姬没关系。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传说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瑶姬是炎帝女,亦作“姚姬”。《襄侣音旧传》:“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神女。”
六、瑶姬的汉典释义?
巫山神女:相传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宋玉《高唐赋》序及李善注。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 巫山凝真观,谒 妙用真人 祠。真人,即世所谓 巫山 神女也。” 宋·陈德武 《清平乐·咏雨》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把南后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巫山神女下凡。”
瑶姬:1、女神名。相传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 一说即西王母第二十三女。
《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此传说与恋爱无关)
唐朝李贺《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襄阳耆旧传》云:楚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瑶姬,曰:我夏帝之季女,封于 巫山之阳台,精神化而为之也。”后蜀顾夐《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
2、传说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唐朝李商隐《木兰》诗:“ 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朝王周《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
七、瑶姬就是女娲吧?
瑶姬不是女娲,瑶姬,别名姚姬、巫山神女、巫山之女、妙用真人,中国神话中的仙女,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精魂依草,实为灵芝。相关著作屈原《山鬼》、宋玉《高唐赋》、《神女赋》。
受《神女赋》影响,瑶姬常用以比喻美女,千古传诵。
瑶姬神话引出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等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对文学史影响深远。人们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根据原始宗教神话观念,神女应为炎帝女儿瑶姬、楚国高禖女神等传说融合。怀王实际上应是去祭祀高禖神,以求楚国氏族女神,护佑民族振兴、政治清明、国家富强及个人的身心强健。因而巫山神女实为楚国护国神。大禹治水行至巫山,神女瑶姬授以治水法宝,并遣属神助之。三峡民间有巫山神女斩杀十二妖龙、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等传说。
八、神女瑶姬小古文?
神女瑶姬,美艳绝世,智慧高超,被尊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她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描绘成一个具有神奇力量和智慧的女性形象。
小古文是指古代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它是以古代汉族雅言为基础,以汉字为表达工具,使用古代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小古文常用于古代诗词、文章和经典著作中,被重视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希望了解神女瑶姬的小古文描述,可以参考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她的描绘,并尝试用古代文言文的方式来表达她的美丽和她的神性。这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来获得灵感。
总之,神女瑶姬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个令人向往和崇拜的女神形象,而小古文则是一种表达这种崇拜和向往的文学形式。
九、瑶姬逆水寒结局?
结局是去世了。小说逆水寒结局:息红泪收回了自己的佩剑。说赫连春水找了铁手做红娘,用自家的银枪做聘礼,赫连大将军写了一封信,说要在十月二日迎娶她。她要找到赫连春水,跟他说,她同意了。息红泪离开,她没有注意到,“逆水寒”已经从戚少商手中滑落,跌入了无尽的深渊。
十、神女瑶姬典故内容?
传说一: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里烦,就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瞪起大眼,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邪念,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妈妈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瑶姬越不好过。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过,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将计就计。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早就打过瑶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过婚。只是当时瑶姬还小,没有说定。眼下见她来作客,格外殷勤。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龙宫,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向两边分开,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见里边的鱼虾游来游去,水草轻轻的摆动;还有各种珊瑚、贝壳,把瑶姬的眼睛都看花了。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让人把琼浆玉液放在玛瑙桌上。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
瑶姬见座上再没有别人,心里怦怦直跳。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王母娘娘让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知道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间。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难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乌云滚滚,狂风呼啸,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闪电,使人的眼睛发花,站不住脚;一声吼叫,就是一声炸雷,使房倒屋塌,村庄成了废墟;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瑶姬看着,心想:这不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吗?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好言好语,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说:“黄毛丫头,你懂啥,别多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一边说,一边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一道闪光之后,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还害人,它们的尸体变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苦累了几年,到底把三峡开通了,使江水流进了大海。据说现在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再说,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于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妹们久别重逢,又是喜,又是悲个个都成了泪人儿。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想得心儿都快碎了,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
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
“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呀!” 瑶姬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越追越近,快要追到了。瑶姬赶紧弯腰抓到泥沙,撒过去。泥沙变成了几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了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一步一哼哼,抬脚像登天,病得快死了。瑶姬马上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他的面前。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救了他的命。一会,江里又过来了上水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立时刮起了顺帆风,要船飞驰起来。看到这,姐姐们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见田里的禾苗一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流下的眼泪,顿时变成了雨,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满了,把堰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
姐姐们都看得眉开眼笑,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妈妈年纪大了,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要保佑。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留下来的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风、圣泉、登龙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
传说二:
瑶姬为炎帝(赤帝)之女。
炎帝的三女儿,名字叫做瑶姬,刚刚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出嫁,就夭亡了。这个满怀热情的少女,她的精魂,就去到姑瑶之山,变做了一棵瑶草。这瑶草的叶子长起来重重叠叠,非常茂盛,开黄花,结的象茧丝的果子。谁要是吃了这果子,就可以被人喜爱。
瑶姬的死,是她不愿嫁人,忧忿而亡的。
巫山有十二座峰,峰峰参差错落有致。其中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秀峰,叫神女峰。它如同一位万古绝代的佳丽,站在高崖上眺望脚下过往的万帆千舸,无限神往,美丽多姿。清晨,它常常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悠闲地浮游在高山和幽谷之间;到了黄昏,它又由轻云变成了飘洒的暮雨,向着翠色的山岚,发出绵绵絮语和心底的哀怨;入夜,它不时地发出深情的呼唤:“姐姐!姐姐!你在哪儿呀……姐姐……。
到了第二天,它复又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
此时,人们静静地坐在神女峰底下,侧耳倾听,那婆娑摇曳的翠竹和庄严古朴的老松,会娓娓动听地给人们讲述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当无名女神还在华国宫殿里的时候,因她钟情于赤松子,她的三妹瑶姬嘴尖舌快,年幼无知,糊里糊涂地在父母面前说了姐姐不少坏话。可是自从无名女神跟着赤松子走了以后,接着二姐又登仙界,小瑶姬觉得冷冷清清的,寂寞极了,忍不住常常想念姐姐们。可是无名女神和赤帝女却一去再不回来了,而四妹女娃又跟着那些男人们骑马到天下四处周游,就留下她,没有人跟小瑶姬说话,也没有人跟她一块儿玩耍,她后悔极了,如今她也长大成人了,也有了想入非非的时候了,因此,忍不住地小声叽咕:“我真该死,从前一点儿也不理解她们……”她淌着泪水,迷迷茫茫地望着远处阳光掩映的山岚和云天,“姐姐呵!姐姐,你在哪儿呀!……你能原谅我吗?”夜梦里,她常常看见无名女神和赤松子,一块在昆仑山的大森林里,在那花丛中,欢跳着,追逐着,在小溪边相互嬉水,他们多么幸福啊!
有一天,她的父亲炎帝对她说:“瑶姬,你该嫁人了。”
“嫁人?”姑娘一双凄凉惆怅的大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父亲炎帝发呆,“爹爹,我为什么要嫁人呢 ”?
“咳,姑娘大了,不嫁人怎么行?”炎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母亲听訞也来劝女儿几句。
从前对于无名少女,正是因为他做父亲的,勒住了女儿内心里的爱情骏马的缰绳,到头来惹出了大祸,再也看不见无名少女了,使他抱恨终生。而今,他对小瑶姬,再也不敢重蹈覆辙了。
炎帝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小瑶姬,爹爹已经给你挑选了一个你称心的郎君,快别犹豫了。”
女儿发愁了:大姐私奔啦,二姐成仙了,小妹女娃变成了一个野男人,很难得在宫中。我要是出嫁了,剩下爹爹、妈妈两人,无亲无故,可怎么办呢?她于是问道:“爹爹,我要是出嫁了,华国宫里只剩下您和妈妈,无依无靠的,那怎么能行呢?”
炎帝面色惨淡地说:“唉,你别管我们了!”
瑶姬望着父母无可奈何的神色,滚烫的眼泪夺眶而出,象小孩子般地扑到炎帝的怀里:“爹爹,我不嫁人!我死也不嫁人……”。
“咳,女儿怎么能不嫁人呢?”
“我就是不嫁人嘛!……我偏不嫁人嘛!……一辈子也不嫁人!……”瑶姬也希望得到爱情,她当然知道父亲给她挑选的意中人是谁——那就是少典氏时代巫师的孙子,现在又是父亲的巫师,是个标致而可爱的小伙子,他虽有其祖父的智慧,却没有其祖父的“奸诈”,但她更舍不得离开慈祥的父亲,白发苍苍的妈妈。
不料,她的命运曲折多磨,就在这一年,竟一病不起,还没有出嫁,就夭亡了。炎帝思女更愁,遗恨绵绵。偏瑶姬姑娘的命运,比起她的大姐们来更是太不幸了!想到这些,炎帝平生第一次为女儿流下了大颗的泪珠。
玉帝可怜瑶姬姑娘的早死,怕她沦落他乡,变成游魂野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瑶姬已经死了……再也不能复生了。
可巧,有一天,玉帝做了一个梦,见瑶姬满面泪花地站在他跟前,哭哭啼啼地哀求:“玉帝呀,我要回到爹爹跟前去,我要去找妈妈!”
“小瑶姬,你听我说,人死了是不能复活的……”玉帝伤心地说,他思考了一阵,想出一个主意,“瑶姬姑娘,这样吧,你到巫山去,我封你做巫山的云雨之神,好吗?”
小姑娘揩掉眼泪,点点头,驾着五色的云霞,轻飘飘地向人间的巫山飞去……
她因为长久地站在高崖眺望,看着她年老的父亲,慈爱的母亲,不知不觉地,渐渐的自己也化身为许多峰峦中的一座峰峦了,她就是有名的神女峰。陪伴她的侍女们,一个个也都变化做了大大小小的峰峦,就是现在的巫山十二峰。后来,大禹治水,瑶姬还帮助他疏通长江的河道。
上一篇:从甄宓的情感看两汉时期的婚姻生活
下一篇:歌曲毕业季歌词贺敬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