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
一、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
量刑标准
1.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羊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4. 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5.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6.“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 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 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7.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 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 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8.“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9.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10.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1.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二、醉驾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醉驾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醉驾交通肇事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备受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法律规定了相应的量刑标准,以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公正惩处和社会安全的维护。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是依据犯罪分子的具体情节和后果来确定的。一般来说,量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因素
- 醉驾行为的严重程度
- 事故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 犯罪分子的主观过错程度
- 是否具有自首和悔罪表现
- 是否有低年龄、犯罪前科等情节
具体细则
根据以上主要因素,法律规定了具体的量刑细则。一般来说,对于初犯且致人轻伤的醉驾肇事者,可能会面临行政拘留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而对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其它严重后果的醉驾肇事者,将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刑罚,甚至可能面临无期徒刑或死刑。
司法裁量
在实际司法裁判中,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被告人的表现进行量刑裁量。同时,律师也可以通过辩护和辩解为被告争取更为宽容的判决。因此,被告人在受审过程中应尽量配合辩护律师,积极表现自己的悔罪和改过态度。
社会影响
醉驾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不仅仅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制约,更是对整个社会安全的一种保障。通过严格的量刑标准,可以有效遏制酒后驾驶的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的来说,醉驾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广大驾驶员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驶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三、危险化学品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四、交通肇事罪家属不谅解量刑?
一、交通肇事罪不谅解缓刑
1、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适用缓刑。
2、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幅度,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的被告人,虽未取得谅解,也可以适用缓刑。
3、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者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他人的,一般不宜适用缓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虽然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一般也不宜适用缓刑。但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从宽掌握。
二、不适用缓刑的几种情形
1、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
2、有出于追逐取乐、竞技、寻求刺激等动机,在道路上超速行驶50%以上的;
3、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后逃逸的;
4、斑马线上致行人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
5、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的“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6、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交通肇事罪的含义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
五、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处理交通事故逃逸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交通事故逃逸涉及到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对肇事者的惩罚力度也直接关系到法治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交通事故逃逸的问题
交通事故逃逸,指的是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当事人未履行交通事故处置程序,而是擅自驾车或离开现场,逃避责任,严重损害了交通管理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交通事故逃逸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给受害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逃逸行为的危害
首先,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责任追究无法开展,严重损害了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其次,逃逸行为助长了交通违法的氛围,给交通安全形势带来了严重隐患。最后,交通事故逃逸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影响了社会公序和法治建设。
量刑标准的重要性
量刑标准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对于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处理交通事故逃逸问题时,合理设定量刑标准可以规范法律适用,提高司法效率,有效维护道德底线和社会秩序。
关于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的探讨
目前,关于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的讨论依然存在一定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逃逸行为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应当依法加重处罚,以起到震慑效果;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过重的处罚可能导致不法分子情绪失控,加剧案件处理复杂度。
量刑标准的制定原则
在制定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公正合理原则:量刑应当公正、合理,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
- 法定原则:量刑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幅度进行,避免随意性。
- 预防和教育原则:量刑除了惩罚肇事者,还应当起到预防和教育作用。
- 个性化原则:应当根据不同情节、不同后果,区别对待,避免简单粗暴。
行业意见与建议
在确定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时,建议相关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考虑社会反响和专家意见,综合各方观点进行科学界定,既能维护法治,也能保证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逃逸问题是一个涉及法治建设和社会秩序的重要议题,合理设定量刑标准至关重要,需要在法治精神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为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六、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电动车?
符合认定标准的电动车交通肇事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和非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和非交通运输的人员。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行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部门维护、保障公共交通安全的规定。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严重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其次,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
规定,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1、“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2、“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3、“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4、“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5、“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再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及发生的场合不同。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是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和安全。
七、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2015
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2015
在2015年,针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量刑标准经历了一些调整和更新。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危害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法律对于这类行为的惩罚必须严厉且公正。
根据2015年的量刑标准,对于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惩罚将根据具体情况和后果来确定。一般来说,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严重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逃逸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法律希望通过严格的量刑标准,来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逃逸的定义
交通事故逃逸,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停车等待处理,而是选择了逃逸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会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任何交通事故的参与者都有义务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停车,切不可逃逸。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当保护现场、救助伤者,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而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则是对这些规定的严重背离。
量刑标准调整的背景
2015年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的调整,主要基于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严重性的认识和对法律执行效果的调研。过去,部分交通事故逃逸者可能因为量刑不足而逃避了应有的法律责任,导致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损害。
因此,2015年的量刑标准调整旨在加大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严格的处罚来遏制这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量刑标准的具体内容
根据2015年的量刑标准,对于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量刑将会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确定:
- 人员伤亡情况: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人员受伤或死亡,将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 财产损失程度: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严重财产损失,也将影响量刑的严重程度。
- 肇事者的主观恶性:如果肇事者有故意逃逸或者恶意逃逸的情况,将会被认定为恶性交通事故逃逸。
根据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法官将会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进行量刑,并给予相应的处罚。量刑标准的明确化和严格执行,有助于维护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发生。
结语
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2015年的量刑标准调整旨在加大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吉林省2020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公告、11月2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究。
九、交通事故肇事罪能做律师嘛?
交通事故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不影响律师行业资格
十、请问国外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日本:醉酒驾驶者,处两年以下徒刑或10万日元以下罚款。带有酒味驾驶者,处3个月以下徒刑或5万日元罚金。醉酒驾驶两次以上者,将被判处6个月徒刑。
美国部分州:醉酒驾车即便是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交通事故,一旦被警察查出驾驶人酒精含量高于法律标准,就会被拘留关押,然后由刑事法官宣判,最低的可判1周监禁,重的可以判1年监禁。司机酒精浓度超过6mg/100ml,将被无条件吊销驾驶证。
瑞典:血液中酒精含量限制2mg/100ml,对超过酒精浓度的司机,重者将坐牢两年,轻者被扣驾驶证一年。
新加坡:酒后驾驶,初犯者将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者长达6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1年,并且处罚金3000至10000新元;累犯者的罚金为30000新元及最长10年的监禁。
上一篇: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计算表
下一篇:客观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