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庭最晚多久下判决?
一、开完庭最晚多久下判决?
法律对开完庭什么时候下判决没有规定,但对立案之后什么时候判决有规定;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和第一百六十一条。
拓展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二、开完庭要多久才能拿判决书?
在法院开完庭一个月后判决书才会下来。判决书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三、一般开完庭多久才能下判决?
一般情况下,一审程序审理期限在三到六个月。审理期限从立案开始起算,可以自行计算一下。正常情况下,一般下开庭后一个月左右会出判决。如果法官办理的案件较多,做出判决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如果比较着急,可以在庭审后和审判法官积极沟通
四、如果开完庭判决书多久能下来?
开完庭下判决书的时间为如果是当庭宣判的,会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如果是定期宣判的,则会在宣判之后立即发送判决书。人民法院对于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都公开宣判。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五、为什么开完庭,判决为什么没有下来?
首先,开完庭不立即判是正常的,一个是法官年底案子多,来不及判,二是如果开完庭一下子就给判下来,不免给人一种庭审还没开就进行裁判的司法不公的观感其次,你这个案子可能法官还有情况需要了解或者核实,也可能还需要再次开庭或谈话,所以不代表说开过庭就万事大吉等判了再次,时间上,民事一审普通程序审限六个月,简易程序三个月,所以有的法官不拖到审限期满是不会给你判出来的所以建议你这边再等半个月左右,如果还没有消息可以直接找法官进行沟通
六、普通程序开完庭最快多久下判决书?
在法院开完庭判决书下来的时间具体如下: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条,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选民资格案件后,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刑事案件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法院对开完庭后什么时候下判决是没规定的,但对于案件什么时候宣判则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七、刑事案件开完庭没有下判决能回家?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开完庭没有当庭宣告判刑结果,现在回家,不能说明是缓刑。 缓刑需要法庭宣告。 当庭没有判决的,仍然有收监判决实刑的可能。
八、请问律师朋友开完庭两月了!判决还不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律师夏晓东
你好,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是常态了,一部分原因是现在各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猛增,法官数量有限,通常都要排队出判决书。
创建于2019.9.29举报|反对
相关推荐
免费律师咨询
不请律师如何打官司
请律师注意的陷阱
2019律师收费标准
离婚法律援助律师
找律师打官司流程
九、取保候审开完庭拿了判决当天还可以回家吗?
从司法实践来看,在开庭时没有关押的,宣告缓刑的机会就很大。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还要看具体的案情及被告人认罪、悔罪情况等。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的条件: 《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十、二审开完庭多长时间下判决书2020?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2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
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158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下一篇:交通事故工伤多久能拿到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