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结案诊断书要给对方吗?
一、交通事故结案诊断书要给对方吗?
应该给对方,但是必须给复印件,原件是你看病的证据,所以你只能提供给对方复印件,如果对方有疑问,可让对方到医院复合检证。因为牵扯到双方的赔偿问题。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需要医院诊断书,是因为认定责任部门需要知道伤害的轻重。出了交通事故,交警队员肯定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止要对事故现场要有个大致的判断和了解,同时还要帮助协调事故双方,但毕竟交警不是专业医护人员,无法对事故双方伤情做准确判断,因此诊断证明就能派上用场,不止能证明事故现场当时的人员伤亡,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理赔程序。
二、交通事故判决书没下可以起诉吗?
在交警部门没有下达交通事故认定书 前去法院起诉 缺乏认定事故责任的必要证据 ,因此不能起诉。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法院认定交通事故案件性质原因的主要证据 以及划分双方责任进行赔偿的依据,缺乏该证据 法院将无法对案件进行判决 。
三、判决书没下来就拘留还可能缓刑吗?
被告人如果不是因为其它原因被拘留,法院判决适用缓刑的可能性不大。法院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开庭审理后,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认为有可能判处被告人实刑,不适用缓刑的,可以对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先行拘留或者直接变更刑事强制措施为逮捕。目的是为了保证将来刑事判决的顺利执行。
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算结案吗?
出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一定算结案。交警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还要告知当事人有提出异议的权利,如果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没异议的,并且按责任认定的内容就行赔偿,由该案件视为结案。
如果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还要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责任认定进行审查。
五、交通事故证明书是结案了吗?
交警大队出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一般说还不是事故已经结案。一是事故责任认定后,如果依法应该对肇事者处罚的,交警要作出处罚决定并执行,二是如果当事人没有别的意见,还应该调解事故的赔偿问题。
六、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意见书属于结案吗?
答案是:一般不是的,对认定书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核。还有涉及赔偿问题。
1、交警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必须要送达给所有当事人,因为当事人是该起事故的受伤者,属于事故当事人,因此交警应当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给当事人。当事人如果要想得到人身损害的相关赔偿,必须取得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如果当事人是乘客,交通事故又不是乘客的行为造成的。因此乘客是不负事故责任的。乘客的签收行为也不会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
2、签收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与事故赔偿不是一回事,交通事故的结案与损害赔偿的结案也不是一回事。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中,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调解书》,但没有《结案书》。从处理程序的先后关系来讲,交警认定事故责任在先,协商调解事故赔偿在后。当事人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十天内,可以向交警就赔偿事宜提出调解的申请。但必须各方当事人都提出调解申请,否则交警就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直接通过法院诉讼解决。
3、当事人已花的医疗费是属于垫付款,最终要根据事故责任和机动车的保险情况,确定合法的赔偿主体来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已垫付医疗费的实际赔偿人。
4、当事人作为乘客所受的伤害可以通过两种法律关系处理,一是按客运合同关系以乘客身份起诉公交公司,二是按侵权关系以第三者身份起诉交通事故责任方。如果伤情轻微,相关责任方能够赔偿当事人医疗费、适当的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就通过交警调解或者自行协商解决了吧,也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七、交通事故没签调解书算不算结案?
可以。
对于交警来说,是会结案的,他们只要依照法定程序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就可以结案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
八、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结案后果?
交警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结案的顺序是责任认定在前,结案在后。如果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最后全部接受交警部门调解,那么对于当事人来说就已经算结案了。
交警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1、交警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必须要送达给所有当事人,因为当事人是该起事故的受伤者,属于事故当事人,因此交警应当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给当事人。当事人如果要想得到人身损害的相关赔偿,必须取得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如果当事人是乘客,交通事故又不是乘客的行为造成的。因此乘客是不负事故责任的。乘客的签收行为也不会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
2、签收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与事故赔偿不是一回事,交通事故的结案与损害赔偿的结案也不是一回事。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中,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调解书》,但没有《结案书》。从处理程序的先后关系来讲,交警认定事故责任在先,协商调解事故赔偿在后。当事人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十天内,可以向交警就赔偿事宜提出调解的申请。但必须各方当事人都提出调解申请,否则交警就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直接通过诉讼解决。
3、当事人已花的医疗费是属于垫付款,最终要根据事故责任和机动车的保险情况,确定合法的赔偿主体来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已垫付医疗费的实际赔偿人。
4、当事人作为乘客所受的伤害可以通过两种法律关系处理,一是按客运合同关系以乘客身份公交公司,二是按侵权关系以第三者身份交通事故责任方。如果伤情轻微,相关责任方能够赔偿当事人医疗费、适当的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就通过交警调解或者自行协商解决了吧,也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九、训诫书算结案吗?
不是。
训诫,是一种较轻的强制措施。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情节较轻的人,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不得再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适用训诫的对象是违反法庭规则的人。法庭规则是法院开庭时所有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的纪律和秩序,它是开庭审理进行的保障。法庭规则由书记员在开庭审理时宣布,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审判员可以对其直接采用训诫的强制措施并记录在案,由被训诫人签字或盖章。
训诫是人民法院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刑的人,以口头的方式对其当庭公开进行谴责的教育方法。训诫的适用对象与赔偿损失相同,只是它处罚的内容有其特殊性。最高人民法院年1月18日在《关于训诫的批复》中指出:人民法院对于情节轻微的犯罪分子,认为不需要判处刑罚,而应予以裁判的,应当用口头的方式进行训诫。在口头训诫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一方面严肃地指出犯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分析其危害性,并责令他努力改正,今后不再重犯另一方面也要讲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尚属轻微,可不给予刑事处分。该批复对训诫的内容、执行方式作了有约束力的明确解释。它既是对司法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司法实践的具体作法的认同。实践表明,训诫作为一种非刑罚的处理方法,适用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刑的犯罪人,可以产生感化、教育效应,进而预防和减少犯罪。
1.犯罪分子的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由于犯罪情节轻微而不需要判处刑罚。如果应当判处刑罚或者不构成犯罪,则不能适用。这与本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不同。
2.虽然不需要判处刑罚,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条文规定的是可以,即对于免予刑事处罚的,也不是一律都给予其他处理,是否给予其他处理,所谓免予刑事处罚,指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但因犯罪情节轻微而免予刑罚。它以构成犯罪为前提,如果行为不构成犯罪,就不能判处免予刑事处罚,而应当宣告无罪。因此,免予刑事处罚属于有罪判决。
十、法律调解书能结案吗
法律调解书能结案吗
在许多法律纠纷中,当当事人选择解决利益纠纷时,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法律调解来达成和解。法律调解是指由专业法律调解员协助当事人进行协商和争议解决的一种方法。
法律调解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调解指的是在法律框架内,通过中立的调解员进行调解,旨在帮助当事人达成和解并解决争议。调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进入法院诉讼程序,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廉价和有效地解决争议。与法院诉讼相比,调解具有以下优势:
- 灵活性:调解过程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 私密性:调解过程不公开,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 成本效益:相对于诉讼程序,调解通常更经济。
- 维护关系:调解有助于当事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促进合作。
法律调解书的结案能力
法律调解书是调解过程的产物,它记录了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内容和条件。调解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双方都理解和接受和解协议的内容,以及在将来执行时可以作为证据。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法律调解书本身并不能作为结案的依据。要将争议真正结案,调解书需要由相关法院进行确认和执行。一般情况下,调解书需要法院进行问询、审查和判决,才能具有实际的法律效力。
法律调解的程序和条件
在法律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帮助当事人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和解。由调解员主持的会议可以进行多轮,直到双方达成一致。在达成和解后,调解员会起草调解书,并向法院提交。
法律调解的程序和条件因地区和具体案件而异,但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程序和条件:
- 双方自愿参与调解。
- 调解员应是独立和中立的第三方。
- 调解过程应保密。
- 达成和解协议时,双方必须签署调解书。
- 调解书需要被法院确认和执行。
适用于法律调解的案件类型
法律调解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件,包括但不限于:
- 家庭纠纷:如离婚、财产分割。
- 劳动争议:如工资纠纷、解雇争议。
- 民事纠纷:如合同争议、债务纠纷。
- 商业纠纷:如合作伙伴关系纠纷、商标争议。
- 邻里纠纷:如土地争议、噪音纠纷。
法律调解的局限性
尽管法律调解在解决争议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 不适用于所有案件:某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家庭暴力等案件可能不适合进行调解。
- 调解协议的自愿性:调解需要当事人自愿参与,如果有一方不愿意接受调解,将无法进行。
- 部分执行困难:有时候,当事人虽然达成和解协议,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困难。
- 不具备判决权:调解员没有权力作出决定或判决,只能协调各方达成和解。
总结
当事人如果选择通过法律调解来解决争议,调解书是记录和解协议的文件,但并不能直接结案。调解书需要由法院进行确认和执行,才能最终达到结案的目的。
对于适用于调解的案件,法律调解是一种快速、廉价和灵活的解决争议的方法。它帮助当事人避免了长时间的诉讼程序,同时维护了双方的关系。但也需注意,法律调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案件。
因此,当事人在选择解决争议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利益权衡利弊。如若需要法律援助,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机构和律师,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法律咨询。
上一篇:同等责任没结案能报销吗
下一篇:手臂伤口多长构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