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孩子打人,构成轻伤,如何定罪?
一、15岁孩子打人,构成轻伤,如何定罪?
15岁孩子打人造成轻伤,不构成犯罪,如果是轻伤只有年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是15周岁打人造成重伤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怎样才算构成轻伤?
伤害分轻微伤,轻伤,重伤,致死四个等级的。轻微伤不会判刑,最多拘留;轻伤可判刑也可只拘留;重伤必判刑。故意伤害罪的构成,除未遂形态外,都必须以造成被害人伤害为前提。
对人体的损伤除了重伤害外,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害两种情况。
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并不包括轻微伤害在内。
在一般情况下,对被害人造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决定了对其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应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因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9年1月4日8时许,20岁的于某驾驶单位车辆在汽车站出口处,因交通堵塞与某公司司机李某发生口角。
争吵中,于某用铁棍将李某头部打伤,当天被送往县医院治疗。
经诊断:李某头皮血肿及头皮裂伤。
李某后因头部疼痛未愈,遂去医院进行检查,该院的 C T检查报告意见为:左枕骨线形骨折。
经法医鉴定确为左侧枕骨骨折,构成轻伤。本案中,除去其他主客观要件,焦点集中于李某的伤情鉴定。为给轻伤鉴定提供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1990年4月20日颁布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该司法解释指出,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
而对于轻微伤的认定,可以参考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推荐性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
如果李某的头部没有骨折,仅是头皮血肿及头皮裂伤,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就不构成轻伤,属于轻微伤,对于造成轻微伤的,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只能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
但经法医鉴定李某头部因铁棍的撞击而致左侧枕骨骨折,已构成轻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则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主要应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凡是损伤,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受伤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或治疗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都属于轻伤;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一般均能自行修复的,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剥脱、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极轻微的骨折等),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自行修复。
三、夫妻间打架怎样构成轻伤?
婚内夫妻打架造成轻伤,一般不会作为刑事案件处理,但是打到轻微伤,就可以行政拘留,打到轻伤以上,就是刑事拘留。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扩展资料:
家庭暴力与夫妻打架的区别
1、一般夫妻纠纷中也可能存在轻微暴力甚至因失手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但最关键的区别的是要看数施暴人施暴的最终目的,是不是希望能通过暴力在精神上控制对方一般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暴力周期,家暴模式才会形成,家暴行为才可能在法律上被认定。
(1)积聚期(关系紧张、口角、轻微推搡等)
(2)爆发期(暴力发生、受害人受伤)
(3)平静期(加害人道歉求饶获得原谅,双方和好直到下个暴力周期的到来)。
2、暴力周期的不断重复,使受害人感到无助和无望,因而受制于加害人,加害人的控制目的得以实现,所以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心理和行为模式普遍为无助无望、悲观抑郁、恐惧焦虑、忍辱负重、优柔寡断。
3、很多案件中女方被打,报警记录、医院诊断证明、甚至保证书、悔过书的证据链条都非常完整,但法院依然认定为一般夫妻纠纷,而不会认定成家庭暴力,因为不符合家庭暴力中受害人心理和行为模式
4、在一些家庭中,女方处于主导地位,男方是妻管严,双方在吵架、撕扯过程中女方受伤,受伤的原因可能是女方力气小没打过男方,或男方反抗时失手致女方受伤。在法庭上,经验丰富的法官通过观察、询问很容易判断出哪一方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进而综合各方面因素及证据认定是否存在家庭暴力。
参考资料:中央人民政府网-治安管理处罚法
四、轻伤构成的法律依据
轻伤构成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的刑法体系中,轻伤是一种被法律明确定义和界定的伤害程度。其法律依据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的规定,轻伤是指使他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九十日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使他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的损伤身体健康的行为。
这一法条明确界定了轻伤的伤害程度和相关后果,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使犯罪行为与刑罚形成对应的关系。
公安部《治安管理处罚法》
除了刑法,公安部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轻伤构成的法律依据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该法的相关规定,轻伤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构成违法行为。
按照该法的规定,轻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使他人丧失十五日以上的劳动能力;
- 需进行十五日以上的治疗。
这一法规的明确规定使处理轻伤案件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伤害程度,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审刑事裁定书
在处理轻伤构成的法律依据时,法官通常会参考已有的判例和法律意见,以保证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二审刑事裁定书是重要的参考文件之一。法院对于类似轻伤案件的定性和刑罚适用,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这些案例能够为处理轻伤案件提供参考,确保司法实践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
在轻伤案件中,除了刑法的规定之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也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的规定,受害人可以依法向犯罪嫌疑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这一规定确保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也使施暴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此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一系列诉讼程序和赔偿原则,为受害人提供法律保障,推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轻伤的处理原则
轻伤案件的处理原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刑事责任追究
轻伤案件构成犯罪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无论是追求公诉还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都要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审理和判决。
在处理轻伤案件时,刑事责任追究是保障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的重要途径。
案件审理加速
为了确保公平和效率,对于一般情节的轻伤案件,法院通常会采用快速审理的方式。通过加快审理进程,可以尽早为受害人提供赔偿和司法保障,也起到了警示作用,起到了对其他潜在加害者的震慑效果。
同时,加速案件审理也能够及时排除冤假错案,避免因司法滞后而给受害人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司法裁量权的正确运用
在轻伤案件的刑罚量刑过程中,法院应当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程度、犯罪动机、悔罪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合理运用司法裁量权。
司法裁量权的正确运用不仅可以照顾到犯罪的人权保障,也能够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
轻伤案件的司法实践
对于轻伤案件的司法实践,我们应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给予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处理轻伤案件的目的不仅是惩罚犯罪行为,更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探索处理轻伤案件的方法和途径时,我们应当注重修复与康复,关注受害人的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帮助其重塑信心,早日走出阴影。
加强预防和教育
轻伤案件的发生一方面是犯罪分子的行为导致,另一方面也与一些社会和心理问题有关。
因此,加强对轻伤案件的预防和教育非常重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宣传、心理教育和社会支持等工作,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减少轻伤案件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完善法律和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也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的法律和制度。通过改革和完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规范轻伤案件的处理程序和标准,为社会提供更加公正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司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在处理轻伤案件时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司法公信力,为司法正义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结语
轻伤案件的处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更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司法公正。
在处理轻伤案件中,我们应当依法行事,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原则。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预防和教育工作,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不断提升司法水平和公信力。
只有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
五、交通事故致受害人脑部出血能否构成轻伤害?
交通事故到受害人脑部出血巳经构成了重要伤害,一个人的脑部出血是很严重的伤害,需要把人的脑袋盖揭开才能治疗,才能把脑袋里的余血清理干净,而人一旦揭了脑袋盖子,人的身体就会差了很多很多,所以说交通事故致人脑部出血是重要伤害
六、累犯构成轻伤二级的量刑?
累犯是指被告人故意犯罪服刑之日起,五年内又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故意犯罪,称为累犯,累犯从重处罚。轻伤二级属于故意伤害罪,该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如无前科,认罪认罚,而且取得受害人谅解,一般可以判处缓刑,但如果是累犯,判处缓刑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要从重,一般在一年六个月到三年之间确定刑期,具体刑期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七、什么程度的失忆构成轻伤?(法医上的鉴定)?
车祸后失忆,应当根据其损伤程度划分并根据其在事故中的责任来落实赔偿标准。
由于大脑受损而造成思维或者行为障碍,这种情况应当定性为轻伤。
八、交通事故5、9、4轻伤二级构成十级伤残吗?
交通事故轻伤二级不构成十级伤残。因为二级轻伤和十级伤残是两个概念。1、伤残鉴定,是受伤者在治疗终结后,身体状况比较稳定后进行的;而伤势鉴定(也称伤情鉴定)是伤情发生后即应进行的。2、伤残经鉴定分为一到十级伤残,一级最重,十级最轻,通常这个等级与赔偿相关;而伤势经过鉴定可以区分为轻微伤、轻伤和重伤,这种鉴定通常用来决定对行凶者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处罚,轻微伤可治安处罚、轻伤和重伤应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可见,伤残等级与伤情(轻微伤、轻伤、重伤)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
九、交通事故轻伤保险公司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致人轻伤负全部责任的肇事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赔偿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对于超过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内容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一、《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相当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的赔偿责任。对于超过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四十的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六十的赔偿责任;
(四)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八十的赔偿责任;
(五)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没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交通事故眼睛造成轻伤后的补偿?
根据当地当年的赔偿标准数据计算出总的赔偿额之后,先由交强险赔偿,剩余部分根据双方责任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