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和驶离现场有什么区别?
一、交通事故逃逸和驶离现场有什么区别?
交通事故逃逸和驶离现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司机未在事故现场停车、未就事故向交警或路政人员报案等行为。即是说,在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或司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处理事故现场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而驶离现场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司机未在事故现场停车、未就事故向交警或其他相关部门报案,但在之后的时间内,当事人或司机返回事故现场或向有关部门自首。
总的来说,交通事故逃逸是更为严重的行为,因为行为人未采取任何措施,没有向任何相关部门报告,也没有尽到必要的救助义务,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而驶离现场虽然也是不应该的行为,但在事后能够及时向相关部门积极提供帮助和证词,可以减轻其责任和处罚。
二、交通事故驶离现场商业险赔付吗?
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只要不构成逃逸保险公司都应赔偿。
发生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的,如果被认定为肇事逃逸的,交强险会赔偿,但是第三者商业险保险不会赔偿,因为肇事逃逸属于免责事由;如果购买了其他商业保险,保险合同中约定肇事逃逸属于免责事由的,其他商业保险也不会进行赔偿。如果当事人虽然离开了事故现场,但并未构成肇事逃逸的,则保险公司当然需要赔偿。 所谓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所以当事人离开现场的主观目的如果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则可以认定为肇事逃逸。
主要是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车主投保的《机动车损失保险条款》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一般都将“交通肇事后逃逸”列入免责条款。因此,如果投保车辆的司机交通肇事后逃逸,保险公司往往依据免责条款不予理赔,这样会给投保人的索赔带来很大麻烦,可能达不到投保的目的。行为导致交警部门客观上丧失确定事故发生时其是否违反相应法律法规规定的机会,应当构成保险合同约定的“未依法采取措施”和“逃离”。
保险公司对交通事故怎么进行理赔的
首先被保险人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时告知保险公司人员伤亡情况;根据相应的票据、凭证进行理赔后续的赔偿费用可以一并进行处理。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责任认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把对责任当事人作出的处罚意见呈送领导审批。 最后赔偿调解。交通事故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处理丧事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三、认定书上是定性是驶离现场,算肇事逃逸嘛?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四、交通事故离开现场多久算逃逸?
在我国,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的,只要在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就成立交通事故逃逸,依法将受到法律惩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若有相关情节建议尽早向公安机关自首,争取从宽处理。根据我国刑法关于肇事逃逸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最高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五、肇事逃逸与逃离现场有什么区别?
交通事故逃逸和驶离现场的区别:
1、含义不同交通事故逃逸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后,驾驶员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驶离现场并不是法律术语,是肇事者因害怕遭到被害人家属的殴打而逃离事故发生现场。
2、目的不同交通事故逃逸会导致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肇事者妄图推卸、逃脱责任。驶离现场,主观上讲,肇事者并没有逃避法律追究,并且事后主动归案,这样的行为就不能依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来处罚。 判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标准:1、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肇事者却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事后并不自首的;2、肇事者酒后驾驶或者无证驾车,但是却在报案后不在现场等候处理,离开事故现场又返回的;
3、肇事者虽然将被害人送到医院,但是没有报案并且没有任何理由离开医院的;
4、肇事者虽然将被害人送到医院,但是却留下假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离开医院的;
5、在事故调查期间,肇事者逃匿的;
6、肇事者离开事故现场,并且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的。
六、交通事故认定书驶离现场 全责 扣分吗?
如果在事故当中,交警现场出具了事故认定书,或者双方达到交警队处理,由交警队开具了事故认定书,认定自己这方属于全责,只要拿到了交警队出具的事故认定书,那么就可以将车辆开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由保险公司跟对方协商赔偿金额就可以。
如果属于违章行为导致事故,会按照违章情况,对当事人进行扣分罚款处理的
七、交通事故之后驶离现场车被扣了怎么办?
在行驶当中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您离开了现场。之后去报警的话,交警部门会采取措施对您的车辆暂扣。如果您的车辆暂扣了,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你肇事车辆先划分责任,在相互之间去协商赔偿事宜,一切办妥之后结案之后才可以把您暂扣车辆提出来。
八、刮到道路关卡升降杆,不知道是交通事故,离开现场,是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首先应该是明知。如果车子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司机不知道,扔将车子开离事故现场的,不能算是交通肇事。这里的不明知应该是确实不知情,不包括应当明知而不明知。所以刮到道路关卡升降杆,司机不知道是交通事故,离开现场,不能算是肇事逃逸,但仍需承担损失赔偿。
九、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之后又返回现场算逃逸吗?
不算肇事逃逸。算是自首。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其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等。
刑法修正案八在交通肇事罪后增设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为危险犯,不需要造成实际危害结果,只要行为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构成本罪。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我国刑法第四节:犯罪分子本人直接向司法机关主动投案;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或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犯罪分子被送去归案的;只要归案后能如实交待犯罪事实经过,并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的,都应以投案自首论。道路交通法中规定了在事故发生后,司机的义务应当是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如果事故属于是重大事故,其后果达到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就构成了犯罪。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并没有对成立自首的犯罪予以任何限制。
所以,行为人在实施过失犯罪后,即肇事司机在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伤亡者,到交通管理部门投案,并如实陈述事实经过的行为,其行为就符合自首成立的条件,应依法认定为自首情节。
十、现场核查与现场检查区别?
有区别。现场核查是有针对性的,是对以前的整改情况进行的现场核实,是否按要求做到没有,彻底整改没有,有无欺上瞒下行为。
而现场检查是针对全面的检查,包括人员到岗情况、履职情况、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等等情况的检查。
对检查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还要现场纠正,或以正式文件发出全面的整改要求。
上一篇:发烧交通事故怎么保保险
下一篇:被怀疑是诈骗,黄金带走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