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余额可以冲抵总房款吗?
一、公积金余额可以冲抵总房款吗?
可以的,但是不是取出来支付总房款,可以先申请贷款,首月还款后,次月办理公积金冲还房贷业务即可,然后每年的4月和9月可以办理公积金月冲房贷的业务。
二、成都公积金余额可以冲抵总房款吗?
公积金里面的钱可以直接抵扣贷款,但前提是申请人办理了公积金对冲还款业务,在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时候,可以直接提出后续每个月优先用公积金里面的余额还贷款,若是公积金账户里面的钱不够,再从绑定的银行卡里面扣款。
公积金冲还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按月冲还款,就是每个月从公积金里面扣钱;二是按年冲还款,就是每年向受托行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一次性冲还贷款本金
三、济宁公积金余额可以冲抵总房款吗?
这是两码事,公积金余额是存在你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结余资金,总房款是购买房屋总价。如果你签了购房合同并已网上备案,可以带相关资料去当地住房公积金中心申请个人账户公积金余额提取,转账到你本人银行卡,你再去开放商那里交剩余放款。
如果你已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以用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冲抵住房公积金贷款。
四、法拍房房款债务分配公示多久?
至少15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一条;拍卖应当先期公告。拍卖动产的,应当在拍卖七日前公告;拍卖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的,应当在拍卖十五日前公告。
五、破产过程中债权债务能否互相冲抵?
甲公司与某机械公司存在长期业务往来,双方之间互相结欠不少货款,现机械公司准备申请破产,甲公司所欠该机械公司的货款需要全部支付,而机械公司欠甲公司的货款却得不到全额偿还,这样甲公司会损失很大。
那么双方之间的债务能否相互予以冲抵? 分析 对此,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郭增伦分析认为,甲公司与该机械公司互负的债务是可以相互抵消的。依据新《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抵消权成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破产债权必须发生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受理后发生的债权,本身不属于破产债权,更不允许抵消;
二、破产债权人对破产企业的债务必须发生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发生在受理后不允许抵消,债务人必须向破产企业支付。除了上述条件外,为了防止双方当事人出于故意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新企业破产法从诚实信用的原则出发对破产抵消权的行使作出了限制,一是债权人已知破产企业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负担债务的,不得抵消;二是破产企业的债务人已知该企业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取得债权的,不得抵消。上述两种情形下发生的债权、债务如果是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形成的,不受上述限制。甲公司与机械公司互负的债务不属于上述《破产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因此可以相互抵消。
六、公积金冲抵时为什么不能全部冲抵?
公积金冲还贷,不能全部冲完。
办理贷款时选择的,一般选择“月冲”。每月直接从还贷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中提取公积金用于归还当月住房贷款本金和利息。
如果全部是公基金贷款,每月可以全额冲,但是当公积金余额不够的时候就要往指定银行卡上存钱。用来还贷款!
七、冲抵的意思?
冲抵是什么意思,冲抵就是抵消,也就是相互相抵。当人们在干办某一件事时,需另一人帮忙,同时另一人正好也需要当事人帮忙,这就是相互帮忙不需任何报酬,以事换事这就叫冲抵。在现今社会中这种相互冲抵的现象是常有的,也是经常发生的,这也是民间一种约定俗成。
八、公积金冲抵流程?
办理公积金对冲,借款人需要在放款以后正常还款至少1个月,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1万以上,资料完整,符合公积金管理中心现行政策。具体流程如下:
1、带上借款人和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件,以及可以证实借款人之间关系的材料,到特定的银行营业网点申请办理;
2、需要签署公积金对冲还贷协议;
3、办理成功后,从次月起生效,需要按照办理的对冲方法进行还款。
以上就是公积金对冲怎么办理流程相关内容。
办理公积金对冲的注意事项
1、借款人办理了公积金对冲,就需要掌握每月的还款状况,并且查看公积金账户余额是不是充裕,若是发现余额没有钱,需要往还款账户里存钱,以防止发生贷款逾期的状况;
2、对冲交易还款的协议终止后,若是需要再度申请,要间距12个月;
3、在对冲交易还款期内,若是发生法律规定的银行利率调整,或是公积金现行政策变化时,借款人需要主动了解。
九、公积金冲抵比例?
月冲的是每个月的还款额。但是先是冲公积金那部分。月还商贷3000和公积金2000,月冲2000的话,是先冲公积金的2000。如果是月冲3000的话,先冲掉2000公积金,剩下的1000再冲商贷3000中的1000。
十、公积金冲抵方式?
公积金冲还贷有两种方式:年冲和月冲。
年冲:提取住房公积金余额一次性归还贷款余额,重新计算月还款额并继续按月还款的方法。
月冲:每月直接从提取还贷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中提取用于归还当月住房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方法。
上一篇:最近买卖合同的债务利息
下一篇:会计做完凭证应该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