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一、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环境要求与组织内部要求之间的矛盾。革新与稳定之间、灵活与连续之间、竞争与安全之间、多样化与协调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矛盾。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参与组织协作的个人又都有其个人目标的追求,个人的目标和追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其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甚至退出企业组织。如何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也是一个难题。3.科学、理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要获得经济利益,要生存发展,就要讲究科学,依靠理性,提高效率,要尽可能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按科学规律办事;另一方面,人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情感的存在,不是一架理性的机器。其间的矛盾是组织本身就有的。
二、买卖合同纠纷中欠条的性质?
如果双方合同履行完毕,购买人给出卖人书写欠条,双方形式债权债务关系。
三、农业的主要矛盾?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有“四大矛盾”。
一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供给硬性约束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人口总量每年增加700多万、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结构变化,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肉类80万吨。此外,农产品用途的拓展也拉动了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持续加剧。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的国家,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每年还要减少耕地600万—700万亩,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二是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的矛盾。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开始向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转变,部分品种需要进口弥补缺口。
2004年起,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012年逆差达到492亿美元,其中谷物净进口约1400万吨,大豆进口5839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进口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消费持续、刚性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费迅速增加,这就导致玉米等饲料用粮的需求大幅增长。食用油消费快速增长带来大豆进口激增。我国8亿人口时,人均消费食用油只有2公斤,现在13.5亿人口,人均消费增长到19公斤。
三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
这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土地租金不断上涨,过去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快速提高。同时,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普遍增加。
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农产品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据抽样调查,2012年夏收小麦、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亩纯收益分别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两天工”。
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走了两亿多人,还留下两亿多,虽然总量仍有富余,但农业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严重。据调查,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大都是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人,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务农、不 会种地。今后“谁来种地”问题将日益突出。
四、中介合同纠纷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中介合同纠纷是第三者,而合同纠纷的话,就没有指定
五、近代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及影响?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
六、苏联解体的主要矛盾?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思想政治上
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禁锢,照搬照抄脱离本国国情;在政治领域上,长时间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从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致使官僚主义盛行以及严重脱离群众。
2、经济发展上
在经济发展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制度一统天下,经济结构失衡较为严重,只片面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时间搞平均主义,从而导致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3、对外关系上
在对外关系方面,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搞霸权主义,和美国争霸,削弱和消耗了自身实力。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因此违背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七、抓住主要矛盾的名言?
1.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2.红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
3.抓大放小
4.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8.蛇打七寸
5.眉毛胡子一把抓 10.十个指头按跳蚤
6.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12.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7.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8.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9.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10.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反例
1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八、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我国区域农业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华南区、长江中下游区的耕地流失问题严重,化学投入品施用强度高;甘新区水资源短缺,地膜残留严重;东北区水资源短缺(但耗水作物水稻增长速度过快);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流失较快;黄淮海区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华南区耕地资源流失过快,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九、宋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1. 残酷的剥削压迫
土地兼并 南宋初年,宋金战争激烈,人民流离失所,大批土地荒芜。南宋政府趁机把大量荒地圈为官田,再把它们卖给或赏赐给文臣武将。南渡的皇室、官僚和地主们拼命掠夺荒地或私田,南方土著地主也极力强占农民的田宅。这样,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北宋。许多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土地多得惊人。如秦桧仅仅在永丰圩一处就得到赐田近十万亩。大将杨沂中一次就为投靠他的故人置田数万亩。
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农民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沦为官府或地主的佃客,比例大大高于北宋。他们遭受着沉重的地租剥削,生活十分困苦。
赋税繁苛 农民们还要向政府提供繁重的赋税。南宋初年,为应付战争需要,各种名目的临时性杂税、杂徭也纷至沓来,百姓苦不堪言。待到南宋的统治稳定之后,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的剥削更加残酷。除了旧有的二税和身丁钱依例照征外,南宋初年的诸多额外杂税也成了固定税收,并且新增了不少名目。为害最烈的有“耗米”、和籴、经制钱、月桩钱等。南宋统治区比北宋疆域几乎小一半,人口也相差很多,可是每年的赋税收入最高时达到八千万贯,远远超过北宋时的最高额六千多万贯。当时人民所受剥削残酷程度可以想见。
2.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时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地租的沉重,赋税的繁苛,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极端困苦,因此,阶级矛盾尖锐,南宋一代有大、小农民起义二百余起。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初年的钟相、杨么起义。当时,金兵南侵,生灵涂炭,南宋政府又不恤民情,诛求无厌,人民走投无路,纷纷举行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钟相、杨么起义。
钟相,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早在北宋末年即以行医为名,利用巫教发动、组织群众。他向群众宣传说:“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是我国古代起义农民第一次同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是对王小波、李顺提出的“均贫富”思想的发展,因此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钟相在武陵县起义。附近人民纷起响应,义军很快发展到四十万人,周围十九县都在义军控制之下。钟相被推为楚王,国号为楚。
同年三月,义军同宋军激战。宋军派奸细打入义军内部,发动突袭,擒杀了钟相父子。义军残部八千人在杨么(本名杨太)率领下,继续战斗。他们根据洞庭湖区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陆耕水战”的战斗方法。东至岳州,西至鼎、澧州,南到潭州,北到荆南,幅员数千里,又为义军所控制。绍兴三年(1133年),杨么号称“大圣天王”,后又拥立钟相少子钟仪为太子,共同领导义军。
为了消灭义军,宋高宗调回在淮南前线抗金的岳家军,全力围剿杨么。绍兴五年(1135年)六月,经过激烈战斗,杨么战败,投水被俘,壮烈牺牲。
钟相、杨么起义长达六年之久,给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钟相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古代农民革命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指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矛盾中的不充分体现的就是我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发展的效率不够高,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发展的不平衡指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
上一篇:何炅父亲对何炅的影响?
下一篇: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