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中阴阳合同是否有效?
一、房屋买卖中阴阳合同是否有效?
还有的是一份较低价格的是双方的真实交易价格,另有一份虚高的价格,拿到银行争取更多贷款。这都属于俗称的“阴阳合同”。阴阳合同的目的往往是为了逃避税费或骗取贷款,从这个角度讲是违法的。实践中,因阴阳合同引起的纠纷也不少。甚至很多时候,双方因为履行合同中的其他情况发生纠纷,一方反悔,但觉得自己的理由不充分,转而以阴阳合同违法无效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或终止合同。那么阴阳合同是否合法?如果无效如何处理?如果合法,以哪份合同为准?首先,阴阳合同如果是为了逃税等非法目的,肯定是违法的,相关条款是无效的,但是双方的房屋买卖行为本身并不违法,因此房屋买卖行为还是可以有效的。基于这个认识,如果双方因阴阳合同为由发生纠纷,没有特殊情况和约定的话,以此为由是无法认定合同整体无效,或因此解除合同的。其次,存在阴阳合同的情况下,应以哪一份的效力为准?阴阳合同有的是以两份内容基本相同,但价格不同的合同形式出现的。有的是以一份低价合同,再加一份或数份以装修折价或其他形式的折价出现的补充协议组合出现的。但不管以哪种形式出现,在实践中认定双方的真实交易内容是关键。哪个交易条件、交易价格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合同文本中应该能体现得出来,如果体现得不清楚,可以结合房屋交易时的市场价格、双方的关系、合同中的其他约定内容综合确认。再次,对阴阳合同中涉及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理?当事人以阴阳合同为由到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或确认合同无效时,往往是理直气壮,而在实践中法院往往认定双方真实的交易意思表示有效,当事人往往就无法接受,指责法院对违法行为不理不管。实际上,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维护法律也是各有职责分工的。追缴税款应该由税务机关来负责,追回贷款应由银行来进行,这其中如构成犯罪,也应移送**机关先行立案侦查,再处理。(出于各种原因,目前实践中对于房屋交易中的逃税行为,还没听说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当然,按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或提出相应建议给相关主管机构。当事人自己,也可以向税务机关、银行等相关单位举报。但毕竟,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讲,法院审理双方的房屋买卖纠纷,还是以认定买卖关系本身是否合法、是否应支持或驳回一方的诉求为主。最后,签订阴阳合同存在风险和后患,买卖双方应以谨慎对待。
二、买二手房时,如果采用阴阳合同是否有风险,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到底是否违法?
我自己的理解
有三个价格:实际价格,交税价格,贷款价格
三个不符就是阴阳合同,其目的就是少交点钱
风险有两种:
1。交易纠纷
如果搞到打官司的地步,法院可能之承认阳合同
如果过户之后,这个风险应该没有了
2。法律风险
应该是违法,可以查处的,这个风险应该几年内都存在吧(不懂法)
但是没听过具体的案例
三、如何认定一般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常见的“阴阳合同”的效力?
答:一般房屋买卖中,当事人双方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达到少交或不交房屋契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往往在递交给房地产登记机关的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少于真实成交价的成交价格,即出现所谓的“阴阳合同”。出卖人或买受人因房屋价格上涨或下跌等原因不愿继续履行合同,以双方约定的虚假成交价格违反了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为由起诉请求确认双方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无效。 我们认为,真实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如付款方式、付款数额等其他条款在“阴阳合同”中约定不一致时,应以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为准,非真实意思表示的条款对双方当事人没有法律约束力。房屋的真实成交价格应按双方的真实意思来认定。除虚假成交价格之外的其他条款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其他法定无效情形,应认定其他条款有效。逃避税收并不是双方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的目的,当事人一方仅以逃避税收条款为由请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以上为青岛地区司法实践)
四、阴阳合同纠纷是怎么解决的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合同无效。因此,在阴阳合同中,阳合同的价格条款属于无效条款。由于合同中部分内容无效并不导致其他部分无效,因此阳合同中的其他内容仍旧有效,例如买卖房屋的具体标的的条款、争端解决条款等。
五、什么是黑白合同
.
你好 所为黑白合同就是。。。。。
近来有些消费者为了减少税费支出额,在签合同时,以将合同标的额低于实际成交价的方式来避税。这种合同被称为“黑白合同”。而对于一些高价位高品质的住宅来说,确实存在很大的作假空间。但房产专家指出,签订“黑白合同”,采取明低暗高的价格逃税,这不仅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而且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在此提醒房屋买卖双方注意。
六、阴阳合同违法吗,到底什么是阴阳合同
最普遍的介绍:合同问题
特点是什么:阴阳合同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合同法
其它含义:如给演员200万,一份合同签200万,一份合同签100万纳税。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实收200万。违法。
上一篇:劳资纠纷的问题咨询律师
下一篇:各种合同、协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