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怎么看待婚姻?
一、哲学家怎么看待婚姻?
这个问题有点大。只能说说涉及定义方面的一小部分。在古代婚姻既是两性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联络关键。直至现代,这个涵义没变,而增大了男女双方的个体因素:造成了婚姻的极大的不稳定性,同居,离婚成了常见的现象,贞操观也变味了,一些公开的婚介节目大谈男女的前几任如何,多少个同居例子的适与不适。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主持人也推波助澜,支持出国同游以资同居鼓励,在电视娱乐节目上掀起一股欧美风尚,欧美风尚也就是洋人风,可以裸体街头跑,公开街头性交,公开教唆儿童涉黄,畸型同性恋,大搞会馆,红灯区妓院。标之为性工作者,发证抽税。种种糜烂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充斥整个社会。婚姻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有结婚几个小时便离婚的事,婚姻的无节制成了西方的风尚,但在我们的国度是不:适合的,婚姻还是一种责任,一个家族的传承的责任,一个抚养上辈与下辈的责任,一个双方互携共同奋斗的责任。所以说,婚姻在中国应是一件十分慎重的行为,没有那个女人想嫁几次的,也没有那个男人想离了娶,娶了离的,这是一种伦理的要求,也是哲学要关注的。
二、叔本华: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能幸福?
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因为普通人的婚姻是一种惯性,他们没有考虑自己为什么需要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占有,是一种害怕失去,害怕孤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自信而寄托于下一代,基本上普通人的婚姻是一种包含着恐惧或者还有很多的虚浮的东西,如性,面子,觊觎财产什么的。
然而哲学家通过思考会发现爱实际上比婚姻更加的重要,有爱没有婚姻也可以在一起,没有爱的婚姻无疑是一种枷锁让人没有自由。所以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而哲学家的婚姻并不是必需的三、哲学家关于爱情婚姻的论述
哲学家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论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复杂而又浪漫的主题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探索和思考。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探讨几位著名哲学家对于爱情婚姻的不同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爱情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爱情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然而,他强调爱情不应只凭感官和欲望,而应建立在理性和理智基础之上。亚里士多德主张婚姻应该是建立在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凭借理性而不是盲目的激情来决定。他认为通过理性的选择和相互扶持,夫妻间的感情才能长久稳定。
卢梭的浪漫爱情观
卢梭是一位热衷于追求自由和浪漫的哲学家,在爱情和婚姻的观点上也与众不同。他认为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自由选择和彼此欣赏的基础上的。他反对社会约束和婚姻桎梏,主张个体的情感和心灵的自由交汇。对于卢梭来说,爱情是个体生活的中心,应该由真诚、激情和浪漫构建,而不是被条条框框局限。
康德的道德爱情观
康德是一位重视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的哲学家,他的爱情观点与其他哲学家有所不同。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道德和义务之上,而不仅仅是情感和感官上的吸引。康德主张夫妻间的爱情应该建立在相互的尊重和对对方的道德承诺之上,在对他人的基本尊重和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维系婚姻的稳定。
尼采的激情爱情观
尼采是一位哲学家中的浪漫主义者,他对于爱情和婚姻持有较为激情的观点。尼采认为爱情是人类最深层次的需求和渴望,是对生命力和力量的追求。他主张人们应该放纵自己的激情和欲望,不受任何限制地追求爱情。对于尼采来说,爱情是生命的激情,是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
结语
上述哲学家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点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爱情观,还是卢梭的浪漫爱情观,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康德的道德爱情观,则强调了道德和义务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而尼采的激情爱情观,则带给人们一种激情四溢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都不同,每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哲学家们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无论我们信奉哪位哲学家的观点,爱情和婚姻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给予我们力量和温暖,让我们更加完整和幸福。
四、西方哲学家谈婚姻爱情
婚姻和爱情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最受关注和深思的主题之一。无论是西方哲学家还是东方思想家,他们都对婚姻和爱情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索。在本文中,我们将聚焦于西方哲学家对婚姻爱情的观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
1. 婚姻与自由意志
西方哲学家强调婚姻的本质是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他们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而不应受到外界的强迫或约束。爱情在婚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彼此深爱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支持对方。约翰·洛克和尼采等哲学家认为,自由是婚姻的基石,双方应该能够享受彼此的自由,并在婚姻关系中保持尊重和平等。
2. 婚姻与幸福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婚姻与幸福之间的联系也成为西方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婚姻应该是一种能够实现人的幸福的关系。他提出了“友谊婚姻”的概念,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共同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上,才能够带来持久的幸福。
相反,伊曼纽尔·康德则认为,婚姻并不是追求个人幸福的手段,而是一种道德义务。他将婚姻视为一种承诺和责任,通过忠诚、责任感和奉献来实现人类的道德目标。
3. 婚姻与个人发展
西方哲学家还强调婚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哲学家认为,婚姻应该是人类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婚姻应该鼓励双方互相成长和发展,共同实现个人目标。
然而,西方哲学家并不否认婚姻中的冲突和困难。尼采提出了“婚姻的人是病人”这一观点,意味着婚姻中的挑战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通过这些挑战,个人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实现自我成长。
4. 婚姻与社会秩序
西方哲学家还探讨了婚姻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婚姻是社会组织和稳定的基础,对社会秩序具有重要影响。从柏拉图到弗洛伊德,哲学家们都强调了婚姻对社会的重要性。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和谐能够为社会提供安全感和平衡。
此外,婚姻还扮演着家庭、亲情和道德教育的角色。西方哲学家认为,婚姻是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的关键因素。
5. 婚姻与个人解放
在探讨婚姻爱情的过程中,一些西方哲学家提出了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观点。他们主张婚姻的个性化和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西奥多·阿多诺等哲学家认为,婚姻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男女角色分工和社会期望,夫妻双方应在婚姻关系中实现个人发展和解放。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束缚和限制。然而,这些哲学家认为,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婚姻才能真正实现个人解放。
结论
西方哲学家对婚姻爱情的讨论和探索给我们提供了深思熟虑的见解。从自由意志到幸福,从个人发展到社会秩序,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婚姻和爱情的本质。
婚姻和爱情是复杂而多维的现象,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或理论。然而,通过借鉴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婚姻的自由意志、个人发展还是社会秩序,这些观点都对我们认识婚姻爱情的意义和可能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五、黎巴嫩哲学家?
纪·哈·纪伯伦(1883-1931),诗人、哲学家、艺术家。生于黎巴嫩,卒于美国。灵柩运回黎巴嫩后被葬于贝什里圣徒谢尔基斯修道院内。
纪伯伦创作初期以小说为主,后转为以散文诗为主。
他的主要文学作品分为阿拉伯文作品和英文作品。
其中阿拉伯文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6)、《叛逆的灵魂》(1908),长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1912),散文集《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4)、《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9)等;
英文作品主要有:散文集《疯人》(1918),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流浪者》(出版于纪伯伦逝世后,1932)、《先知园》(出版于纪伯伦逝世后,1933),以及诗剧《大地之神》(1931)等。
发表于纪伯伦生命后期的被公认为其代表作,是他“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
整部作品以先知的口吻用睿智的文字论述了爱、婚姻、生死、律法、善恶、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展示出作者善与美的内心世界,也是作者思想的总括。《沙与沫》则语句精练隽永,折射出作者朝露般的哲思,是其哲理短诗的代表作。
纪伯伦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也是洗涤东方的圣水。
他们内心深怀着对祖国的挚爱,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自由幸福是他们苦斗的目标之一。他们都有斐然的艺术成就,有大量卓尔不凡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了一种源于心灵和思想的深层动力。
六、当代哲学家?
一、道德哲学——玛莎·努斯鲍姆(生于1947年)
她最初来自纽约,现在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她是女性主义哲学家。在90年代后期,她敢于向其它女性主义哲学家对抗。并且创造了历史,把女性主义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此外,她还是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在动物权利,同性恋和情感领域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
二、社会哲学——康奈尔·韦斯特(生于1952年)
他开创了“新实用主义”学派。他的学术领域主要关注美国的种族和社会结构。他写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著作,包括《种族问题》,社会哲学著作《民主问题》。
他运动道德权威解决了种族和社会问题。他经常出现在一些脱口秀节目。他目前是纽约联合神学院的哲学和基督教教授。
三、文化哲学——斯拉沃伊·齐泽克(生于1949年)
齐泽克以精神分析哲学和意识形态文化批判而闻名。他的著作包括《意识形态的崇高目标》和《变态的意识形态指南》。他被誉为“名人哲学家”,“文化理论猫王”和“西方最危险的哲学家”。现在在纽约大学任教。
他喜欢将俗文化纳入哲学话语体系中。
意识形态——研究观念的学问
四、后殖 民理论——加亚特里·斯皮瓦克(Gayatri Spivak)(生于1942年)
可以说,斯皮瓦克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印度哲学家。他的主要学术关注点在于后殖 民理论。她是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同时是社会研究所创始人之一。
在她的有影响力的评论《副主席能说话吗?》中, 她提出了替代方案的概念。
她以翻译雅克·德里达的著作翻译而称。德里达的文本奠定了解构主义的基础。她做出了介绍。
她因其对文学和文化理论的贡献而获得了京都艺术与哲学奖和印度帕德玛·木山(Padma Bhushan)奖。
五、性别哲学——朱迪思·巴特勒(生于1956年)
她的著作《性别问-女权主义和颠覆重要的身份和机构:关于性的话语极限》自发表以来,就对女性主义和性别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因发展性别的社会建构理论而广受赞誉。她的作品受到米歇尔·福柯的影响。
她在论证中就提到一点,那就是对异性恋的偏离已经构成一种暴力,性别语言是一种权力语言。
因为一些批判问题,以色列领导人对她选择西奥多·阿多诺奖感到不满。
六、心灵哲学——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1937年生)
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关注点为心灵哲学,认知论,伦理学。他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市。也就是现在的塞尔维亚。
目前,他在纽约大学任教,教授法学和哲学。他的论文《成为蝙蝠是什么感觉》已经成为20世纪学术论文经典。开辟了哲学家看人类思想的新方法。
在这篇论文中,他批判还原论,证明人不可能认识蝙蝠的思想。精神状态仅仅是大脑的身体状态。内格尔是世界著名公共知识分子。
七、古代哲学家?
地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是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哲学贡献: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
八、philosophy哲学家?
哲学家(philosopher),是指以哲学为研究对象、对哲学有极高造诣,并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与哲学体系的哲学学者。
是否具有自己的哲学范式和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是哲学家与一般哲学学者的根本区别。
中文名 哲学家
外文名 philosopher
释义 作出突出贡献、具有杰出成就的哲学工作者
分类 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想主义哲学家等
代表人物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老子、孔子
九、哲学家座右铭?
01、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的长久。——马丁·路德·金
02、在困厄颠沛的时候坚定不移,着就是一个真正令人钦佩的人的不凡之处。——贝多芬
03、把安逸和欢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04、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世上最完美的美。——柏拉图
05、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十、欧洲哲学家?
1、泰勒,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
3、巴门尼德,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存在论(本体论)的奠基人。
4、德谟克里特,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
5、苏格拉底,公元前468-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与耶酥、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6、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7、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上一篇:好婚姻靠修行经典语录?
下一篇:萨摩耶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