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嫁女风俗?
一、苗族嫁女风俗?
苗族婚嫁有婚前不见面、迎亲、哭嫁等风俗。苗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情投意合后,父母便为他们选择吉日结婚,但结婚前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却不能见面,俗称婚前不见面,结婚的前一天,男方会把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
二、贵州苗族的风俗?
苗族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三、苗族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吃 1.吃油茶。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四、苗族和回族风俗?
一、回族婚俗不可或缺的茶礼
回族婚俗中不可或缺的茶礼俗话说,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青海地区,茶与当地回族独特的婚俗礼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族婚俗中所说的礼茶,一般指的是砖茶和茯茶。回族婚俗的主要程序有请媒人、提亲、送聘礼、娶亲、回门等。几乎在每一个环节中,茶都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而确定媒人,男方家的长辈拿着礼品去请媒人。其中,茶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要拿茶的包装要新,媒人觉得两家门当户对,才会收下礼物,愿意做媒。
女方家若同意这门亲事,就委托媒人与男方家协商放茶包(即定亲)的日子。男方家把崭新的砖茶用大红纸包好,一般几包砖茶要配几套时髦的布料或成衣。
新娘来到婆家后,下厨房也是一道重要的程序。麻利的新娘一会儿厨房就变得井然有序,干净整洁。再一会儿,香气四溢的熬茶也搭好了,会得到亲友和公婆的夸赞。
其实不仅是婚礼,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茶。人们经常以茶会友,以茶馈亲。无论是砖茶、茯茶,还是三泡台盖碗茶,亦或是龙井、铁观音等,都深受回族群众的喜爱。
二、苗族婚俗恋爱自由圆房难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双方只要看到草标 ,就知道各自的行踪。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包办婚姻为父母媒妁说合,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到了结婚这一天,却由父母来决定。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
五、苗族风俗的诗句?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风俗文化独特而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苗族风俗的诗句:
1. 苗岭风情美如画,笙歌鼓舞庆丰收。
2. 苗族服饰七彩艳,银饰叮当悦耳声。
3. 苗家山寨好风光,山水田园似画廊。
4. 苗族婚俗独具特色,歌舞相伴爱意浓。
5. 苗族饮食风味美,酸汤鱼香飘四溢。
6. 苗族传统节日多,祭祖祀神共欢乐。
这些诗句仅是对苗族风俗的简单描述,苗族文化丰富多彩,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六、苗族风俗有哪些?
1、饮食习俗: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2、丧葬习俗:
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3、制度习俗
议榔制:是不同宗的家族组成的地域性村寨组织,即农村公社组织。各地苗族的叫法不一。黔东南叫“构榔”或“勾夯”,也叫“构榔会议”;广西叫“栽岩会议”或“埋岩会议”;湘西大部分地区称“合款”;云南金平县叫“丛会”或“里社会议”。它是苗族社会中一种议定公约的制度,是地区性的政治经济联盟组织。议榔组织大小不一,几个或几十个寨子组成的最为普遍。议榔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议榔大会,其任务主要讨论有关大事,制定议榔款约,选举各种执事首领。
4、生活习俗禁忌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风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苗族的禁忌,据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5、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农事活动节庆;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七、苗族相亲的风俗?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须是公开的地点。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八、苗族婚姻歌歌词?
苗族婚嫁歌为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婚嫁歌是城步苗族在婚嫁礼俗中演唱的抒情歌谣。主要有《酒歌》《哭嫁歌》《贺郎歌》。它起源于苗民族古老的山歌情歌和婚嫁习俗,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民族习俗中积累演化并口耳相传下来的传统民歌。主要流传于城步五团、汀坪、镇南、土桥、丹口等苗族集聚区。
苗族婚嫁歌历史悠远,底蕴深厚,内容极其丰富。《酒歌》分十章,3400多行,30000多字,它从苗家礼仪开篇,述说苗族的来龙去脉,歌唱祖宗的英雄历史;《哭嫁歌》以哭伴唱,形式多样,有母女对哭,姑嫂哭、姐妹哭等,主要表达待嫁新娘悲喜交集的离情别绪,对父母、哥嫂、姐妹、邻居的思念之情,歌声悲切,感人心扉。《贺郎歌》是闹洞房演唱的祝福歌,喜庆欢乐,歌词由演唱者即兴创作,主要表现众人对新郎新娘未来美满婚姻的祝贺。
苗族婚嫁歌均用苗语演唱,如诉如泣,旋律优美,娓娓动听,既缠绵抒情,感人泪下,又激昂高亢,催人奋进。其中的《贺郎歌》,还被著名作曲家白诚仁改编成新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而家喻户晓。充分展示了城步苗族的勤劳、智慧、淳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是苗民族最原生态的音乐形式,极具历史学、艺术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九、侗族婚姻风俗?
侗族婚姻多是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侗族择偶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有“姑表舅婚”、“姨表禁婚”的习俗。
侗族婚姻,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他人说合,都得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得到女方父母的应允,才择日完娶。也有些青年摒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规而自由结合,婚后,再给女方父母道歉认亲,个别甚至与家庭决裂。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的侗族婚礼简朴。迎亲的傍晚,由“接亲婆”手提灯笼,背一床铺盖,把新娘接到郎家。
新娘进门时,全家回避。新娘进门后,坐在火塘边的新凳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念新婚词,向新婚夫妇祝福。接着,新娘动手架锅作炊事仪式,表示她从此为这家主妇。只宰杀一两只鸭,合家吃饭。
所请亲友最多十来个人。邻寨的新娘子,饭后即归,外村来的新媳妇,住上三天即回这种习俗,视夫妻感情和年龄大小而定。感情好年龄大的,一年半载即可到夫家落户,包办说合或年龄小者,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上夫家共同生活。
十、波兰婚姻风俗?
仪式
直到现在,多数波兰人还是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在一个大部分人口都受到天主教影响的国家里,这一点是很多新婚夫妇都要考虑的因素。虽然现在有很多时髦的婚庆方式,但在教堂的低调婚礼总是最标准的操作流程。如果要迎合保守的口味,婚纱面纱最好越长越好。还有,参加波兰婚礼是一个尽情装扮自己的机会,毕竟它要求宾客们在衣着裁剪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上一篇:婚姻登记注册时要互戴戒指吗?
下一篇:关于猪和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