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马寅初的诗?

婚姻家庭 2024-11-13 02:10

一、马寅初的诗?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马寅初口碑?

口碑好。

马寅初,浙江嵊县人,字寅初,生于清末一个家境殷实的富商之家。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民国时期颇有名气的学界名流。

三、马寅初的后代何在?

马寅初的后代,长女马仰班去世,次女马仰曹,现在英国伦敦定居,小女马仰峰,现在上海,三女马仰慧,现在重庆,四女马仰兰,定居西雅图,

四、马寅初身高多少?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身高180cm,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五、马寅初的贡献有什么?

说起马寅初这个人,还真是很有话题性的一个人物,他是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对于中国人口控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以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为基础的。

马寅初是一名学霸,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年仅24岁,他就被保送到了美国留学,先是在耶鲁大学取得了经济学硕士的学位,再转战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国内知名的名牌学府。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是耶鲁大学的不杰出产品,而第一次知道哥伦比亚大学是因为成长的烦恼中,学霸妹妹卡罗尔就读于这所学校,让我知道哥伦比亚大学不简单,是一所学霸云集的学校,至少成绩糟糕的迈克和本从来没有考虑过去这所学校,就像我当年高考拒绝清华北大的理由是一样的。

马寅初在学成之后回到了祖国,被任命为北大校长。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有一个问题引起了马寅初的注意。那就是我国当年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

1953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国的新增人口数量惊人,每年平均都要增加1200至1500万人口,过快的增长速度引起了马寅初的注意。

花了三年时间仔细研究之后,马寅初发现,我国的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30‰,以这种增长速度发展下去的话,结果将是极为可怕的,如果不进行控制的话,我国的人口将迎来爆炸式发展。

只需要过50年,我们将从建国初期的的四万万同胞就要变成二十六万万同胞,足足翻了6.5倍,如何养活这26亿人口?光靠一个袁隆平是远远不够的!

背负着如此之多的人口,对于中国的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首先光是一个温饱问题,就将牵扯政府相当一部分的精力,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还得解决住房就业的问题,等到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之后我们才能考虑如何发展,沉重的人口枷锁将会脱离我国前进的脚步。

有鉴于此,马寅初就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概念,在马寅初的版本中的计划生育是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对,没有看错,是生两个孩子,这才是最原始版本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个想法从提出到落实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终于在1983年,计划生育才成为了基本国策。

虽然这个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争议的场面,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使得全中国少生了好几亿人,为中国早日实现经济上的腾飞减负。

现在有很多人对马寅初的计划生育有所诟病,认为剥夺了人类的生育权。我不这么看,中国的人口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的话,在960万平方公里挤下26亿人口,将会是怎么样一个场景?连生存权都不能保证。

每年新增数千万人口,可不是一个开玩笑的事情,那就意味着在若干年后就要提供如此巨大数量的就业岗位,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之重。

再者过多的人口必然导致人口素质的降低,在执行计划生育的今天,我们可以集中一家人的力量和资源,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培养,直到孩子进入大学,如果我们生了好几个孩子,我们还有这个精力和经济实力去培养孩子吗?

而且面对人口爆炸,国家只能把侧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高等教育所投入的资源相对就会比现在少很多,这将会导致很多孩子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不仅如此,过多的只完成基础学业的年轻人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我觉得马寅初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没毛病。

现在很多人攻击马寅初的一点就是他提出了计划生育,但是他自己却不搞计划生育,一辈子生了八个子女,娶了两个妻子,不过这一点和她提出计划生育并不矛盾,因为他最后一个孩子是在1925年出生的,而在1953年时,马寅初已年过七旬,如果那时候还能生出孩子,这也算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小奇迹了吧?

  

  

六、马寅初对北大的贡献?

《新人口论》是中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创作的人口学著作,于1957年7月5日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新人口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马寅初用具体数字说明了中国人口增加的速度,指出,如果按1953年国家人口普查得出中国人口的增加率是平均每年22‰的增长速度,50年后就是26亿人。因此,他主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七、马寅初墓前的挽联?

墓前挽联:“老师在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先生为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八、怎么评价马寅初?

我认为马寅初的计划生育的观点在当时物质困乏的年代是正确的!

九、马寅初今年几岁?

马寅初先生现在活着的话应该有141岁了,1982年去世,享年101岁。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教授。做过北大校长,应该是他提出了计划生育理论。

十、马寅初 观后感

在中国文化中,马寅初无疑是一个备受推崇的传奇人物。他以其博学多才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而闻名于世。不论是作为一名教育家、作家,还是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马寅初都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思想影响着后人。近期,我有幸读到了马寅初的著名作品,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观后感。

马寅初的博学多才

马寅初是一位具有非凡才华的博学家。他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以其思想深度和见解独到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他的作品中,我尤为欣赏他对教育意义的探讨。他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这一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深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马寅初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马寅初不仅仅是一位教育家,他也是一位关注社会问题的活动家。他坚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善社会,使其更加公平和平等。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了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非常钦佩马寅初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勇气。他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敢于公开谈论这些敏感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马寅初一样,关注社会问题,勇于批判现实,积极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观后感

读完马寅初的作品后,我产生了很多的观后感。首先,我被他的博学多才所折服。他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还对其他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这使我深深地敬佩他的学识和智慧。

其次,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我深思。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存在很多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现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从马寅初的思想中学到很多,为改善社会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谈谈对马寅初的影响。马寅初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我学到了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何关注社会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指引。

总之,马寅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思想和贡献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