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交通事故 > 正文

交通事故主次干道划分?

交通事故 2024-09-13 17:45

一、交通事故主次干道划分?

交通事故主次干道的划分,次道要让主道先行。

二、主次干道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主次干道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是根据车辆行驶的线路是否正确和当时的交通路况进行综合判断。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判决案例?

案例一:

2013年9月,陈某与张某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陈某违法驾驶机动车造成受害方张某受伤。受害人张某未聘请律师,在交警通过检验鉴定后,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以事故原因无法查明为由未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只出具了交通事故证明书。受害方不服,自己又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遂聘请了罗律师为其代理该案件,为自己争取权益。

律师代理:

罗律师通过与张某沟通,了解到该案件事故现场有监控,于是马上到交警对要求查阅相关的监控录像,但交警以监控属于案件的保密资料为由拒绝提供。律师转而向事故所辖区法院申请调令,通过调令调取了监控录像与现场照片和现场勘察图。但监控中交通信号灯的显示情况不明,结合事故证明书记载:机动车提前越过了中心双实线,受害方违反了摩托车应该靠右侧通行的规定。根据以上的证据信息,表明双方各自的过错很明显,责任也很明确,机动车方陈某应当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受害人张某遂诉至法院。

四、交通事故中主次责任划分后如何理赔?

回答:一、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属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应根据《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视具体情况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

(7)属于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5)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的赔偿责任;

(6)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赔偿责任;

(7)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8)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交通事故:是指汽车等机动车辆或非机动车辆造成的人员死、伤或物损事件。交通事故在广义上还可包括铁路机车车辆、船舶、飞机造成的事故,但习惯上仅指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中车辆造成的事故。

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中国规定,在城市道路上直接损失高于20元,在公路上直接损失高于50元的事件才为事故。

五、主次干道由谁划分?

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标准如下:

一、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二、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⑷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六、强制险赔偿:主次责任如何划分?

强制险赔偿:主次责任如何划分?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不时发生,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为了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国家实行了强制险制度,要求车辆所有人购买车辆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然而,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往往会涉及到多个责任方,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强制险赔偿有分主次责任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强制险是一种法定的、确定了保险责任范围的保险形式。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强制险会按照合同约定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强制险的保障对象是第三者,而保险合同的双方是车主和保险公司。

在强制险的赔偿中,根据法律规定,责任主次的划分是基于事故责任的不同。根据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可以分为全责、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全责是指一方对事故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是指一方对事故负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是指一方对事故负次要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一般情况下都存在主次责任的划分。根据强制险的特点,当一方对事故负有全责时,强制险会全额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而如果是主要责任方,则根据责任比例进行赔偿,比如按照30%的责任,即赔偿30%的损失。次要责任方则不再享受强制险的赔偿,需要自行承担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事故责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交警、保险公司和法院等相关机构的鉴定和判定。他们会根据交通法律法规和相关证据来判断事故责任的大小,并据此确定强制险的赔偿比例。

总体来说,强制险赔偿确实存在主次责任的划分。全责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主要责任方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而次要责任方则需要自行承担责任。这样的划分不仅符合交通事故责任的实际情况,也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了解强制险赔偿的主次责任划分有所帮助。

七、交通事故导致二级伤残主次责任赔偿案例?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赔偿

1、对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一般根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并参照下列各自的过错比例承担来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赔偿责任:

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2、 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规定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措施的,按照《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比例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

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至70%;

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至30%。

二、 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责任承担比例

第15条: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超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负全部责任者承担100%

(二)负主要责任承担70%—80%

(三)负同等责任承担50%

(四)次要责任承担20%—30%

(五)无责任者不承担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参照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比例

第1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需要减轻机动车方赔偿责任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

(六) 主要责任承担90%

(七)同等责任承担60%

(八) 次要责任承担40%

在高速公路、全封闭汽车专用公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责任承担5%,但最高金额不超过5000元;在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责任承担10%,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1万元。

八、交通事故摩托车主次要责任怎样划分比例?

一般主次责任是三七开,即主要责任承担70%,次要责任承担30%。

但前提是交强险赔偿部分先赔,交强险不足赔偿的,再根据事故责任承担。

交通事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赔偿如下:

1、事故双方均为机动车的,双方在交强险额度内全额互相赔偿对方损失,死亡伤残11万、医疗费1万元、财产2000元;不足部分,双方按7:3的比例分担;

2、事故一方为机动车,一方为非机动车或者行人的,机动车在交强险额度内全额赔偿对方损失,不足部分,如果机动车占主要责任,主次责任按8:2分担,如果机动车占次要责任,主次责任按6:4分担;

3、双方均为非机动车或者行人的,所有损失按7:3比例分担。

九、城市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1、主干道:又叫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米。

2、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米。

3、支路:又叫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米。

十、词类划分要分清主次举例?

如,“取消”的“取”字为次,“消”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