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最轻的判多久?
一、缓刑最轻的判多久?
缓刑最轻是两个月。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适合缓刑的案件判了实刑,上诉能判缓刑吗?
如果符合缓刑条件,可以上诉争取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缓刑和没判有什么区别?
缓刑属于被人民法院判决有罪,是有案底的,没判是指没有经过法院判决,是没有案底的。
四、拘留和逮捕的区别判缓刑是什么?
根据犯罪情节轻重,逮捕后将被拘留,由公安机关破案后,整理出结案材料报检察院审理后交法院,法院根据相关法律判处实刑或缓刑。
五、开庭当天判缓刑的流程?
1、如果你对判决不服,可以有10天的上诉的权利,如果没有异议,就在第十一天开始执行。
2、首先,法院会出具缓刑的执行通知给当事人,当事人需要携带执行通知到司法局去报道;
3、其次,司法局报道后,携带报道单到具体经办的司法所去接受社区矫正。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六、判缓刑的三大标准?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二、认定适用缓刑的标准是什么
1、认定适用缓刑制度,除满足积极条件外,还要满足其消极条件,即不能适用缓刑的条件,具体来说:
(1)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2)知识产权犯罪4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2007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新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适用缓刑情形予以规范,以列举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四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根据这一司法解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但是,司法解释同时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不具有悔罪表现的;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2、认定适用缓刑制度要注意,同一犯罪中,优先考虑适用缓刑的情形:
(1)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要优先考虑。
(2)少年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要优先考虑。
(3)轻微性质的犯罪相对于严重性质的犯罪优先考虑。
(4)从犯、胁从犯相对于主犯优先考虑。
(5)中止犯、预备犯、未遂犯相对于既遂犯要优先考虑。
(6)积极赔偿的相对于消极赔偿的要优先考虑。
(7)刑事诉讼一开始就认罪并始终认罪的相对于时供时翻的优先考虑。
(8)自首立功的相对于被迫认罪的要优先考虑。
(9)无前科的相对于有前科的要优先考虑。
(10)社会影响小的案件相对于社会影响大的要优先考虑。
需要注意,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七、能判缓刑的为什么要判实刑?
缓刑期间如果不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定,被司法所连续给予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缓刑期间再犯罪的或者被发现还有其他犯罪行为的,司法局要提请原判法院对其进行收监执行,执行实刑。
缓刑只是对判处实刑的暂缓执行,一旦发现有不符合缓刑的情况就要执行实刑。
八、高速醉驾判缓刑的概率?
没有缓刑的概率。因为在高速上醉驾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公共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性,这种情况根据交通法规定必须要严惩,重判
九、符合缓刑条件判缓的几率?
从法律角度来说,取保候审判缓刑几率在95%,另外5%是包括不予起诉和缓刑、管制、拘役的。
前提你要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不要离开现住地,离开现住地,要和社区民警请假,时间长的(比如超过一天),要向所领导请假,报分局批示。
十、河北醉驾判缓刑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该违法犯罪人员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决的是拘役刑法或者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第二个条件是该违法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对公民、对国家产生的危害比较小,而且该违法犯罪分子有明显的悔罪表现,不具备再次违反犯罪的危险;
第三个条件就是:当地的人民法院对该违法犯罪人员判处缓期执行不会对当地的社会和治安造成其他的不良影响;
第四个条件就是:该违法犯罪人员不属于犯罪集团中的主要头目,或者该违法犯罪人员不属于屡次犯罪的情况。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如果醉酒驾驶的驾驶者符合上述我国对于违法犯罪分子执行缓刑的条件的话,那么当地的人民法院会根据驾驶者的具体情况判断会不会对驾驶者作出缓刑的判断,当地人民法院会根据驾驶者在醉酒驾驶以后有没有自首,有没有因为醉酒驾驶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如果造成交通事故的话,有没有对受害者没有进行赔偿,又没有得到受害人对醉酒驾驶行为的原谅,醉酒驾驶者的认罪态度是不是诚恳。
上一篇:排除妨害纠纷被告需要举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