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是五保户吗?
一、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是五保户吗?
是,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是五保人员中的一类,可以享受五保政策。实行分散供养的五保人员,应当由乡镇政府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委托的抚养人和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五保供养协议。
二、五保户属于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吗?
属于
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是五保人员中的一类,可以享受五保政策。
实行分散供养的五保人员,应当由乡镇政府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委托的抚养人和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五保供养协议。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
三、五保户和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区别?
五保户和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定义、申请条件和服务内容都有所不同。
定义不同:
特困供养是指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可以申请享受一定的生活救助1。
五保户则是农村地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由国家提供五保服务1。
申请条件不同:
特困供养的申请条件包括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等1。
五保户的申请条件包括家庭经济困难、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等1。
服务内容不同:
特困供养主要是为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生活救助金、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1。
五保户则是由国家提供五保服务,包括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照顾1。
综上所述,五保户和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定义、申请条件以及提供的服务内容。
四、2022年湖北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可以种田吗?
对于分散供养五保户来说,也就是在自己家里还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还种地,政府发放五保金的五保户。因此,题主的问题应该属于农村分散五保户的。对于分散供养五保户当然是可以种自己家老人的土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农村的承包地以家庭户为单位承包的,只要你是原来这个家庭户的家庭成员,那么当原来的父辈不在的时候,自然在土地承包期内,由子女继续履行承包义务,一直到承包合同结束。
五、湖北五保户分散特困供养标准?
根据公开信息,湖北省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集中供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员的供养标准因地区和政策差异而有所不同。湖北省某地区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集中供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员的供养标准为1380元/月,其中基本生活费897元,照料护理费483元。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政策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六、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房屋由谁继承?
分散供养特困也就是五保户,他们的房子谁继承权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不是个人财产,不能继承。土地是集体分给本村村民承包的。所谓五保户,一般是指孤寡老人,五保户去世,其承包地由集体收回再分配。 五保户年老,因病死后的房屋,归村集体所有。
协议中还可以约定,如果村委会不遵守协议,五保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方式取消协议,适当包赔五保户的损失。
七、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
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960元、每人每月33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5760元、每人每月480元。
以上是飞鲤镇的供养标准。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八、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指什么?
特困供养人员,就是过去的五保,五保是一个历史名词带有一定的歧视性,现在统称特困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无法定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不能履行义务的人。这类人分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指在敬老院供养的,分散供养是指仍生活在自己家里,可以领取特困资金的人。
九、农村特困补助在家分散供养补助多少?
农村特困在家分散供养补助各地不一样,这个跟各个地方的人均收入有关,而且还要看这个特困人员生活能不能自理,在我居住的县目前能自理的五保供养金是每月1280元,如果是半失能加上半失能的护理费,全失能的加上全失能的护理费。如果需要可以到当地民政局咨询下。
十、侄子与分散供养五保户协议如何签订?
根据法律规定,侄子并不是法定继承人;如果让侄子赡养的,双方应当签订一份遗赠抚养协议,或者立遗嘱指定侄子为继承人。
据此,侄子可以继承对方的遗产。
根据《继承法》十六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第三十一条 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扩展资料:相关法律依据:
1、《继承法》
第二十六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2、《继承法》第五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3、《继承法》第二十九条 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四十二条 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五十八条 人民法院在分割遗产中的房屋、生产资料和特定职业所需要的财产时,应依据有利于发挥其使用效益和继承人的实际需要,兼顾各继承人的利益进行处理
上一篇: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按照行政划分
下一篇:顺义中学排名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