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途径标准?
一、救济途径标准?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按台风灾害人均90元、其他灾害人均230元的标准补助。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按每位因灾遇难人员5000元的标准补助。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按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救助期限3个月的标准补助。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按人均60元标准补助。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按人均90元标准安排口粮补助资金,衣被取暖等补助视灾情酌情考虑。
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补助:《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民救字〔2012〕214号)明确农村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标准统一执行: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二、紧急救济属于何种救济途径?
社会救济。
紧急救助制度是社会救济的途径之一。紧急救助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对灾民的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也包括对灾民延续一段困难生活的救助和民房倒房重建与修复工作的救助。
三、法律救济的主要途径?
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予以补救,有关国家机关受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律救济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国家赔偿、 民事诉讼。
四、抗诉不服的救济途径?
抗诉是指对于特定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的结果提出异议的法律救济手段,以下是:1.起诉,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诉或上诉。2.行政复议,向上级部门或行政机关提出书面复议申请。3.行政诉讼,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司法机关重新审查该程序。4.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的前提条件是该决定或行为属于行政权力范围内,一般是由行政机关作出的,如果是司法机关的决定,则需采用申诉或上诉的方式。5.刑事申诉,针对刑事判决结果提出上诉。6.申请再审,当事人认为原判决有明显的法律错误或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新审判。以上是一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
五、权利救济的五种途径?
权利救济是指当个人或组织的权利受到侵犯或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常见的五种权利救济途径包括:
1.行政救济,即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救济;
2.司法救济,即通过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调解、仲裁,即通过协商达成和解或者通过仲裁程序来解决纠纷;
4.公民投诉,即向政府或相关部门提出投诉,要求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5.社会监督,即通过媒体、社会组织等对涉及的问题进行曝光和监督。这些途径为个人或组织提供了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救济方式。
六、不服强制许可的救济途径?
专利权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专利权人和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为了防止不适当的技术垄断,鼓励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本章对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作了规定。同时,考虑到专利权毕竟属于专利权人的民事权利,行政机关虽然可以通过强制许可的形式进行适当干预,但这种干预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符合严格的法定条件,如果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决定,势必影响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为了切实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本条规定了专利权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为专利权人不服强制许可决定提供了一个司法救济的途径。
二、在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情况下,如果专利权人与取得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就使用费数额无法达成协议的,按照本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专利权人或者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即不愿接受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的数额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和对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都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对这两类行政决定不服的,应当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为被告,依照本条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七、社会救济的途径有哪些?
社会救济的途径: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它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调解:一般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具有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否成功,往往与当事人之间的让步以及调解者对双方的影响力密切相关;
仲裁:比较适合那些专业性较强、涉及商业秘密或者当事人不希望纠纷的解决公开化的民事纠纷,但其适用与纠纷的性质以及当事人诉诸仲裁的意愿相关。
八、共益债务的救济途径?
共益债务指的是一种由多个人共同承担的债务,每个人对该债务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相等的。当共益债务出现问题时,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救济途径:
1. 协商解决: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进行协商,商定共同承担债务的方式和责任分担比例等,以达到共赢的结果。
2. 担保人责任:如果共益债务中存在有担保人,担保人承担了一部分或全部债务责任。当共益债务无法偿还时,债权人可以向担保人追偿。
3. 分帐处理:如果共益债务中的某个人无法履行支付义务,可以与其他承担债务的人商议并协商出一种分帐处理方式,其他人支付其未能支付的部分。
4. 申请破产:当共益债务无法偿还时,债务人可以申请破产,通过法院的审判程序进行债务重组或清算。
5. 法律诉讼: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债务问题,通过法院的判决来确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的法律和规定可能不同,救济途径也因此存在差异。建议在遇到共益债务问题时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以获取具体的救济措施和合法的建议。
九、社会救济途径是什么?
社会救济途径:社会救济、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公共援助。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的制度。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
十、救济途径什么意思?
救济方式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原因发生争议或纠纷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多方)为解决争议或纠纷而采取的各种行为的形式。它是一种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对相对人来说,这是一种行政救济的手段。不同的争议或纠纷,通常都有多种不同的救济方式。救济方式一般包括协商、调解、请求行政机关处理、仲裁、诉讼等。
上一篇:对信访举报回复结果不服怎么处理?
下一篇:新西兰中间人的称呼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