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往来、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的区别?
一、内部往来、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的区别?
定义区别:
1. 内部往来是指把外部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在企业整体理念战略框架之下,使企业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存在服务关系的部门和岗位之间,从原来以行政手段
2. 内部交易是企业与内部所属各个独立核算的单位之间,或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彼此之间,由于工程价款结算、产品、作业和材料销售、提供劳务等作业所发生的各种应收、应付、暂付、暂收的往来款项。
主体联系区别:
1.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是附属公司与在本公司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关联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主要指上市公司的发起人、主要股东、董事、监事、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家属和上述各方所控股的公司。
2. 内部交易事项是指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其所属的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之间发生的除股权投资以外的各种往来业务及交易事项。
金额区别:
实行了内部交易独立核算,各阿米巴能够自觉的把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当做视为自己的费用。从而形成自我管理,实现“销售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主动降低损耗,努力减少费用支出,使我们的生产成本也好,经营费用也好,使我们不断的降低。
扩展资料:
内部往来款分布于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中,在分公司比较多的情况下,公司与分公司或分公司之间往来款余额的核对工作量较大,且经常发生公司与分公司或分公司之间应收、应付往来款余额不相符的情况,差额查找也较麻烦。
为此,可根据公司组织结构、业务经营及管理要求等具体情况,合理地规定并统一公司“内部往来”的明细核算及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大大减少内部往来款的核对、抵销工作量,在对外汇总会计报表中也有体现,能正确反映债权债务型业务才是应用之关键。
参考链接:内部往来-百度百科
二、婚后,夫妻之间写的借条有法律效果吗
夫妻间仅有借条的借款无须归还 一、案情简介: 王某和李某于1999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子。后因感情破裂于2004年协议离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经济上没有公开。因李某不同意投资,双方在投资办厂上产生分歧。后王某急需资金,在李某的要求下写了一份借条,从李某手中拿走2万元现金。离婚后,李某在多次向王某催要借款未果的情况下向法院起诉。 二、争议焦点: 一种观点认为,王某出具借条的行为表酒涑腥险?万元现金属李某个人的财产,王某应予归还。第二种观点认为:借条只能证明王某从李某拿走2万元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该款项的所有权情况,不能视为王某对该财产属于李某个人所有的承认。 三、律师析案: 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夫妻财产制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是指法律明文确定的夫妻财产制的形式,而约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以协议方式确定使用的财产制的形式。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方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适用法定财产制。何为“明确的约定”?一般来说,只有同时符合以下二个要求才构成明确的约定:第一是财产的明确,即财产的特定化。依据该约定可以将某项财产从夫妻共同财产中分离出来。就特定物而言,指明该物的名称即可;如果是种类物,不仅要指明名称,还要写明数量和存在状态、取得方式等。第二是所有权归属明确,即对某项财产属谁所有的表述必须明白、肯定,不能含糊不清。就本案而言,现金属种类物,借条仅写明了财产的名称和数量,这尚不足以使该项财产从夫妻共同财产中分离出来。另外,借条也没有明确表述该项财产属李某个人所有的词语。 从证据法的角度看,借条的证明对象是现金占有权的转移这一事实,即在某一时间借款人从出借人手中拿走多少现金这一事实。但借条本身却不能证明或说明出借人对出借的现金享有所有权,也不能证明出借人对该现金的占有为合法占有。 在民间借贷关系中,仅凭借条即可确定双方当事人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无需证明的事实:双方当事人是经济上相互独立的主体。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是夫妻关系,经济上并不独立。要确定债权债务关系,除了要有借条外,还需要有债权人对某项财产享有独立所有权的证据。 综上所述,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仅凭借条不能确定债权债务关系
三、什么是往来帐?
就是公司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贸易往来,记录公司应付供应商多少款,应收客户多少款的账目. 它也是明细帐的一种. 1、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开展经济业务活动,务必产生一些欠人和人欠的经济业务,所以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往来账进行反映和核算。 2、反映欠人的往来账有“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等;反映人欠的往来账有“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等。 3、对这些往来账,你可以用三栏式活页账登记,因为业务不多,有什么样的往来就设什么样的明细帐了。
上一篇:债权人写的承诺书有法律保护吗
下一篇:债权债务分别包括哪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