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交通事故 > 正文

河南舞阳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公交是哪开往那的?

交通事故 2025-04-01 12:46

一、河南舞阳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公交是哪开往那的?

昨天下午16时左右,在政务区行驶的公交车149路满载乘客在路口转湾,与一辆拉据悉,事故原因可能是公交在十字路口转弯时,与一大货车发生侧撞。车辆为149,

二、历史上有那些特大交通事故(时间,地点,原因,....)

2004年1月7日,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镇驾驶员王道兵,驾驶旅行小客车,乘载26人(核载16人),由县城驶往溶溪镇,行至秀溶公路15公里处,因雨天路滑、措施不当,车辆坠入78米深的崖下,造成11人死亡、15人受伤,车辆报废。

2004年1月11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汽车运输总公司驾驶员周登光,驾驶大客车,乘载51人(核载42人),从色达县驶往成都市,行至阿坝州金川县境内国道317线刷炉公路163公里弯道处,因超速行驶,车辆坠入约6米深的坎下,造成16人死亡、32人受伤。

2004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驾驶员韦少猛,驾驶大客车,从都安县驶往金城江,行至都安县五竹乡五峒村路段弯道处,遇对向占道行驶的一辆中巴车,采取措施不当,与中巴车相撞后翻下山沟,造成15人死亡、11人受伤。

2004年1月14日,江西省分宜县汽车运输总公司驾驶员林颀,驾驶大客车,从浙江驶往江西分宜,行至昌樟高速公路31公里药湖高架桥处,因雨天路滑、超速行驶,车辆翻入约9米高的桥下,造成16人死亡、21人受伤。

2004年1月14日,湖南省保靖县隆头乡驾驶员田勇,驾驶中巴车,从保靖县隆头乡驶往县城,行至乡道扒别公路55公里下坡处,因雨天路滑、措施不当,翻下95米深的山沟,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

三、河南三门峡2011年10月27号 发生的一件重大交通事故。死5人、有没有知道的?发链接。谢谢

车祸中死5人,好像是追尾造成的,死亡人员均为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领导,有两个镇级税务局局长,一个县级税务局副局长,一个司机,在一个好像是个办公室的主任,都是保密的,具体不是很清楚。

四、河南1月11日特大交通事故,赔偿金标准!!!

目前的赔偿金标准可以采用全国上年度人均标准(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7175元)。有关详细情况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第20号](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的规定办理。

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200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736元)。半年。

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7175元)。20年。

3、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09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979元)。9年。

4、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2009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979元)。10年、2人。

5、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附:

[法释2003第20号]〔摘录〕

为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有关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十一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第二十二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第二十三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第二十七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二十九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

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三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明确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执行期间有关统计数据发生变化的,给付金额应当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定期金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不受本解释有关赔偿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条 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第三十六条 本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其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