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劳动纠纷 > 正文

案例分析—劳动关系

劳动纠纷 2025-04-19 08:31

案例分析—劳动关系

案例分析(一):

2000年1月2日,张某到A公司应聘,并于当日与A公司签定了劳动合同,该合同于2002年1月1日期满,签定劳动合同当日,张某被A公司派到B商场工作,与B商场签定了借聘协议,确定了借聘关系。至2001年7月6日之前,张某一直在B商场工作,由B商场对其管理并支付工资。

2001年7月6日,B商场以张某违反商场劳动纪律(即一个月内迟到两次)为由,与张某解除了解聘关系,同时,B商场口头告知张某,A公司也以相同的理由与张某解除了劳动合同,经查,张某确实在一个月内迟到两次,但不构成严重违反A公司劳动纪律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 请分析说明A公司和B商场的做法是否合法。

2. 张某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

1根据《劳动法》规定,A公司的做法不合法。

1.1张某的劳动合同是与A公司签定的,与B商场之间只是借聘关系。对此,应认定张某只是与A公司之间有劳动合同关系。因此,有关张某劳动合同的签定、变更、解除、续定、终止等手续,都应由A公司与其办理。

1.2本案例的处理决定有B商场做出,其主体不合法。

1.3处理决定不符合A公司与违纪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2.根据《劳动法》的规定:

2.1张某可以向A公司的劳动争议调节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张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2张某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张某如对仲裁不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武某与清兆装饰公司系劳动关系,武某为劳动者,公司为用人单位。

刘某与清兆装饰公司系承揽关系,公司为发包人,刘某为承包人(承揽人)。

程某与刘某为雇佣关系,刘某为雇主,程某为雇员。

武某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事故伤害,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请求工伤赔偿;同时其伤害系由第三人刘某造成,可以主张一般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

程某在受雇从事雇佣活动的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其雇主(同时也是侵权人、义务人)应承担雇主赔偿责任。

刘某在事故过程中“操作不当、电路短路,致使工作场地失火”,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应当承担事故责任和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重磅! 最高法院发布4件涉劳动用工典型案: 补缴社保、超48小时工亡、见义勇为、劳动权益 。

最高法院发布劳动用工新典范:司法护航劳动者权益

2023年8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重磅发布四起劳动用工领域的典型案例,深度揭示了司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弘扬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作用。

案例一:见义勇为的补偿

在王某某与某热电公司的纠纷中,王某某为救同事陈某某英勇牺牲,最高法认定其行为属于见义勇为。法院判决热电公司赔偿4万余元,表彰了舍己为人、友善互助的道德精神,彰显了司法对这种高尚行为的肯定和激励。

案例二:劳动者健康权的守护

罗某1与某环卫公司的纠纷中,环卫公司在罗某2病情未愈时强制遣送,导致其病情恶化。法院判决环卫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强调了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高度重视,提醒企业应尊重并保障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

案例三:社保补缴与权益维护

张某某与某清洁有限公司的案例中,张某某主张补缴社保后要求返还,法院支持了原告,判决雇主返还5万余元。这凸显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法定责任,同时也减轻了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的困扰,实现了法律与社会公正的双重目标。

案例四:工伤认定的新视角

戴某某在脱贫攻坚中去世后捐献器官,引发工伤认定争议。法院明确指出,工伤认定应以脑死亡为准,而非仅仅依据抢救无效后的48小时。这体现了司法对公正、公平原则的坚持,以及对捐献者善举的尊重。

在临沧市住建局与人社局的上诉中,法院撤销了原《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要求重新作出判断。这一决定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也彰显了法律对于公民敬业奉献精神的支持。

这些案例不仅具有法律意义,更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它们告诉我们,劳动权益的保护不仅关乎个体,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法治的力量,正在这些生动的案例中,深入人心,激发更多公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