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一、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因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包括什么?
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首先,协商是解决劳动纠纷的最常见和直接的方式。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双方可以坐下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寻求纠纷的妥善解决。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快速、灵活,且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例如,在某个工资发放日,劳动者发现工资未按时到账,他可以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原因,并协商解决方案。
其次,调解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协商无果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这种方式既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又能减轻法院的负担。例如,在一起工伤赔偿纠纷中,调解委员会通过调查了解事实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使双方达成了满意的赔偿协议。
再者,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途径。如果调解无果或双方不愿意调解,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裁决,其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在一起劳动合同纠纷中,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后,依法作出裁决,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诉讼是解决劳动纠纷的最终途径。当仲裁裁决不被执行或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例如,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过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为劳动者讨回了公道。
总之,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多种多样,劳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劳动争议时效规定有三种
一、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时效规定包括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两种:
1、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该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诉讼时效: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
1、协商程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
2、申请调解: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
3、仲裁程序: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要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程序: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上一篇:和公司劳动纠纷找什么部门
下一篇:什么劳动争议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