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全面启动在线办案
一、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全面启动在线办案
1.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现在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全面进行,这一创新举措使得处理纠纷更加便捷和高效。
2. 在线办案的启动,让李先生等劳动者体验到了快速解决问题的便捷,他在网上提交申请后,迅速得到了调解员的关注,并在短短几天内解决了他的经济补偿争议。
3. 张律师也通过这一平台感受到了高效的服务,他代理的案件通过在线方式快速完成了申请、庭审和文书送达,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4. 广东省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性地推出了“互联网+调解仲裁”服务模式,旨在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服务,降低维权成本,并提高争议处理的质量。
5.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集成了劳动人事争议网上服务平台等新功能,实现了网上立案、远程视频庭审、异步审理等便捷服务。
6. 通过粤省事小程序,当事人可以方便地进行在线调解、仲裁申请等操作,体验到指尖上的维权服务。
7. 网上调解仲裁服务平台不仅支持在线申请,还提供了查询办案进度和其他辅助功能,如各类计算器工具,帮助当事人解决计算问题。
8. 远程视频庭审平台的建立,借鉴了互联网法院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得庭审服务更加便民,消除了地域限制。
9. “异步审理”模式的推广,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仲裁效率,同时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
10. 案件流程的线上办理,包括立案、审核、结案等环节,通过办案信息系统实现电子送达和自动生成程序性仲裁文书,提高了办理效率。
11. 仲裁和法院之间的裁审信息对接也在推进中,旨在实现裁审信息共享,探索新的“裁审衔接”模式。
12. 同时,线上平台还提供了法律法规、裁决文书、典型案例等查询功能,方便办案人员及时获取所需资料,进一步提升了办案效率和质量。
二、工伤赔偿怎么办
先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鉴定,然后根据工伤鉴定结果,向单位要求赔偿,这个在工伤保险条例里都有规定的,这个是出工伤后的程序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三、如何申请仲裁?
仲裁申请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前提。仲裁的申请是指一方当事人依据仲裁协议将协议中约定的争议书面提交给仲裁协议中规定的仲裁机构,请求对争议进行仲裁。仲裁申请须具备下列步骤:
一、提交仲裁申请书
仲裁申请的提交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各国仲裁立法都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各仲裁机构对仲裁申请书内容的要求不尽一致,通常的标准应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和地址;请求仲裁事项、请求的理由及依据;指定的仲裁员;由申请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字、盖章;附上有关的书面证据材料。
通常仲裁申请书具体应列明下列事项: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如有邮政编码、电话、电传、传真、电报号码或其他电子通讯方式,也应写明);
2.申请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
3.案情和争议要点;
4.申请人的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如申请仲裁时已委托了代理律师的,则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代理律师的权限及期限。
二、预缴仲裁费,这也是申请仲裁的必须程序。申请人提交仲裁申请书后,仲裁机构会根据其仲裁请求金额计算出应缴的仲裁费用,申请人则必须预缴该费用,否则仲裁机构将不会受理。
提交了仲裁申请书并预缴了费用,仲裁机构应将立案并发出仲裁通知。仲裁程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