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债权债务 > 正文

借贷记账法是怎么产生的?

债权债务 2025-04-19 19:16

一、借贷记账法是怎么产生的?

贷记账法起源于1211年的意大利北部城邦佛罗伦萨,当时佛罗伦萨商业比较发达,银钱借贷十分频繁,钱庄业主为了记清楚账目,他们把整个账簿分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并为每一个债权人和债务人开设一个账户,即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不过那时的记账方法基本还是单式记账,复式记账还处于萌芽阶段,账户也只是叙述式的,后来传到了热那亚,热那亚人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将每个账户都分为左和右对照式,分别用借方和贷方表示。在应收账款和商品及现金账户下,账户借方登记别人欠我的,贷方登记别人还我的,借方减去贷方后的差额表示还有多少未收回的款项;在应付账款科目下,贷方登记我欠别人的,借方登记我还别人的,贷方减去借方后的差额表示还有多少未归回的款项,并在保留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商品和现金账户,并且采用复式记账凡购买商品和收回现金都记于账户的借方,卖出商品或支付现金都记于账户的贷方。之后该方法又传到意大利名城威尼斯,威尼斯商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又加入了收入、费用等损益账户和资本(权益)账户,出售商品不再直接减少商品账户,而要先要记入收入账户的贷方,待月末再贷记商品账户,一笔汇总出库转入商品成本账户;收入要从借方定期转入利润的贷方,费用支出也不再直接减少利润,而要先记入费用的借方,月末也要从贷方一笔转入利润的借方,收入和成本、费用,具有归集或汇总和过渡性质,被称为暂记性账户,最终结果都要转入利润账户,利润的贷方减去利润的借方就是经营所得。利润账户也具有汇总和过渡性质,最终要归属于资本(权益)账户。资本账户是用来登记投资人权益的,其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反映资本的增值。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认为收入、费用和资本是复式记账的基础,称它为“经济账户”。增加了收入、成本、费用和资本账户,复式记账法就完善起来,从而适应了商人的需要,当时称该为意大利式借贷记账法,也称威尼斯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巴其阿勒在他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详细的、全面系统的介绍威尼斯的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必要的阐述,使它的优点及方法为世人所接受,是现代会计的开端。十八世纪,借贷记账法传到了英国,琼斯首英式记账法, 增加了分录簿,上面载有摘要、会计科目、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几个栏次,当经济业务发生和结束时,要求在分录分录簿上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和应借、应贷的金额,即在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对经济业务进行对照登记,并简明扼要的说明经济业务,被称为复式簿记,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是会计记账的依据。从此正式命名为复式簿记。以后人们所说的复式簿记,就是指借贷记账法。

本文来自CSDN博客:

二、会计做账对借贷的理解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二)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四)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三、会计学的借贷记账法怎么样才可以学好?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宇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