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合同纠纷 > 正文

请教一题关于劳动法的试题

合同纠纷 2025-07-24 19:46

一、请教一题关于劳动法的试题

不为求赏(悬赏太低,何称为赏?),愿意帮忙! 楼主的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什么是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特别提醒楼主: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 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简单说,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一定是公民个人)与用人单位(一定是企业或者组织,需要开办证照的)之间形成的关系,劳动者一方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工作,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提供福利待遇以及缴纳社会保险费。 对比而言,雇佣关系通常是公民与公民之间为提供一定的雇用劳务、支付劳务费用而形成的民事关系。虽然,受雇者也要为雇佣者付出一定的劳务劳动,但是雇佣关系是一种简单松散的受雇关系,与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是同一概念。 就劳动关系所发生的争议,称为劳动争议,而雇佣关系中所发生的争议,称为(民事)雇佣关系争议。 基于以上的法理分析,不难判断出: A 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 B 是在校学生,是勤工俭学关系(临时打工),也不是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 C 是劳动者(党委书记也是企业员工,高级员工而已),年休假也是职工权益问题,当然属于劳动争议,应适用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 D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是职工,分红也不属于职工权益,因此,这种争议属于股东权益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不适用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 注意: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 以上意见,供参考!

二、法律问题??

    1、

    (1)不能。

    理由:《公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五名。

    理由:《公司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五人至十九人。”

 

    (3)三人。

    理由:《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2、正确。

    理由:《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3、不正确。

    理由:专门法优于普通法。

三、买车分期付款都要什么手续?划算吗?

首先要知道买车的分期付款的受益人是银行或是金融机构,因为现在许多银行对贷款购车的门槛比较高,更多的金融公司,尤其是与该汽车生产厂家同出一系的金融公司开始为客户办理方便的贷款手续.(例如上海通用的金融公司有GMAC贷款)

其次是对购车人的条件要求:一般为有正常工资收入的,最好有公积金、房产(有产权的)或已婚的。当然,如果你还有别的可以证明你有偿贷实力的书面文件都可以。

那我们可以贷多少款呢?一般贷款额不高于车价的80%,其余的叫首付款,有些银行或金融机构须要你先付首付款再肯放款的。贷款年限有一年,二年,三年或五年,如果是贷款八万到十万,三年是最佳选择,五年的话利息支出比较高。

购车人最关心的就是流程:

一般是先提交银行需要你填写的表格(最好是一五一十地写,他们会查的)以及一些基本材料(身份证、户口薄、结婚证等,银行都会告之你),还有写你名字的住宅电话帐单、水电煤帐单取一,还有车辆的价格(开票价)、合格证上面的车辆信息参数(由卖车方提供)

等预查后你就知道银行愿不愿意贷款给你啦。

如果银行同意贷款,你就得签订车辆贷款抵押合同,银行一份,你一份;还要签汽车销售合同,车商一份,你一份,银行也要一份。合同签完,付给车商首付款,车商会与银行联系让银行放款。这样的话,车款就全到帐啦!

车辆保险是跟着贷款年限的,如贷三年,就保三年的险,但现在有些金融公司可以让你一年一年付保费。险种比一次性付款的车辆多保一个盗抢险,因为在你未付清前,车是银行的嘛。

车款到帐就等于是你为这辆车买单了,就可以提车或直接上牌,上完牌后,将车辆产证,发票,保险单,行驶证,身份证,户口薄上交银行,经过抵押后,银行会把行驶证、身份证户口薄还给你。

以上这些够详细了吧,最后别忘记往存折里存钱哦,银行会定期扣款的,扣款的明细表会寄给你的。

四、公司法人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别人签署合同,导致公司亏本,现在要求我承担责任

首先确定你的身份:股东?董事?还是员工。如果你是股东与董事,这个责任你是一定要责任承担的,至于你是否与公司有合同及协议,《公司法》有明确的规定。再说了,法人是你们的代表,而代表所签的合同是不需要另外公司股东或董事同意的。至于他的行为是否有其造成损失的问题,这个法人就有一个追责机制可以追责;如果你是一般员工,你当然不需要承担这个损失责任的,你就是想承担也法无定制,也就是说你不配承担这个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