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没签合同,因失职被开除没工资怎么办?
一、试用期没签合同,因失职被开除没工资怎么办?
1、单位开除你一是要举证说明你失职的事实成立,二是要证明你的失职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三是要拿出用人单位有关的规章制度证明制度规定在先,四是要证明这些规章制度事先已告知与你。四项证据缺一不可,否则“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就成立。
2、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只有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仲裁申请事项重点应该是:用人单位开除你(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可申请裁定其“解除劳动合同”无效,继续履行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也可要求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赔偿金。
3、仲裁时,你可尽量收集一些相关证据,有利于裁定,没有也不要紧,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劳动纠纷案件举证的主要责任在用人单位,到时会责令用人单位出示有关证据,你不用担心。
4、法律依据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也有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再者说,没签劳动合同,要证明劳动关系,可按照“劳社部发〔2005〕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你只要有在单位工作的任何证据,工作证或者同事证言都足以证明劳动关系的成立。
5、申请劳动仲裁你可主张的事项给你建议如下:
第一,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老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二,对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依照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第三,按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中应当约定的内容就有关于社会保险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给予办理,可以要求老板补交相关费用,建全所有社会保险。
第四,通过劳动仲裁解决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二、劳动争议仲裁需要什么资料东西吗?
申诉人:劳动争议仲裁申诉登记表、申诉书、申诉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被诉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申诉人与被诉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作证、厂牌等),以及证据材料的清单。(也是你准备)
如果申诉人委托执业律师代理,还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
其实相当于诉状、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告的身份信息,以及相关证据。
如委托了律师,那就律师准备,一般有所函、委托书、执业证复印件
三、这样的情况怎么申请劳动仲裁?急!大家帮帮我!溧阳的
一、首先要确定所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以及可否直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得以解决,二、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期限之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申诉主体的确定,四、正确确定申诉请求,五、确定申诉请求的统一性,六、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七、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八、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当提交的材料,九、申诉人递交申诉书后的程序, 劳动仲裁虽然不像诉讼那样严格和复杂,但是对于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一般员工来说,想在劳动仲裁中取得主动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律师根据法律和实践对其加以总结,希望能对需要它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要确定所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以及可否直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得以解决 并不是每一个在单位工作的人员与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关系。所以,一个人在申诉之前一定要认清自己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性质到底是劳动关系、劳务关系,还是其他的民事关系。 1、劳动关系及事实劳动关系是合法劳动关系,受法律保护。 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责任在于员工。员工要想获得法律的保护,必须先证明此关系的存在。如果员工对此证明不力的话,将可能导致败诉。 员工证明与被申诉人之间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劳动合同,这是最有效的证据。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工资条、银行工资卡记录、休假条、交接单,工作证,工作服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养成保存这些东西的习惯。 2、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应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间的区别对于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是一个难题。当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向律师咨询或者到劳动仲裁部门询问是否立案的方式来确定。如果确定双方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时就要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存在劳务输出或者输入关系的话,一定要先区分清哪一种是劳动关系,哪一种是劳务关系。不可把劳务关系误认为劳动关系。否则必将徒劳无功 (3)如果单位给你打有工资条,则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节省时间。 如果单位给你打有工资条时,你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单位支付该款项。虽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这属于劳动争议,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还是可以直接提起诉讼的,并且如果不过诉讼时效的话,胜诉也不成问题。 可见,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第一步就是要把握好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性质,并充分收集和掌握对自己有利的各项证据。只有把握好这一点,才能确定好救济途径,才能于仲裁之初不致犯错,并为下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期限之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一定要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仲裁委提出书面申请。 虽然这一规定不合理,但在劳动法没有修改之前,申诉人还是要按照这一规定的要求执行的。超过六十日的话就会丧失实体权利。这样的话,即使进入诉讼程序也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三、申诉主体的确定 申请劳动仲裁时申诉主体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申诉人主体,二为被诉人主体。 申诉人主体如果是员工的话,则一定要注意用自己身份证上的名字。当劳动合同上的名字与身份证上的不一致时,要在申请仲裁前到公安机关开一个证明,证明两个名字是一个人,然后用自己身份证上的名字申请仲裁。否则可能会导致仲裁机关不予受理,或者受理之后即使打赢了官司也无法申请执行的情况。 如果是单位作为申诉人的话,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的全名,相关名字与公章及工商机关备案一定要一致。 还要注意的一项是无论是谁作为申诉人,被申诉人一定是与自己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对方。 四、正确确定申诉请求 申请劳动仲裁时如何确定申诉请求大有大学问 并不是所有的争议都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围的,也不是所有的仲裁请求都要能得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比如住房公积金纠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不受理;社会保险争议,目前北京的劳动仲裁机构也是不受理的。那么,申诉人在确定仲裁请求时,就应当知道这些情况。不过,就社会保险争议纠纷而言,如果你在仲裁时没有提出来,直接去法院诉讼的话,法院也是不受理的。 针对某些仲裁机构不受理,法院也不直接受理(比如档案返还)的事项,如果在申请仲裁时没有请求的话,即使到了法院,法院也不会对...More...↓